“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已经如火如荼进行了10个月,如今接近尾声。自开赛以来,网友对选手们的挑剔就没有停歇,尽管如此,选手们还是热情坚毅地走下去,但选手们越是热情坚毅,笔者看着越是心疼,不仅仅心疼这些选手,更心疼的是,所谓的“重拍经典”似乎越来越远。
可以想见,选手们面对网友的挑剔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前“黛玉三强”闵春晓、程媛媛、高洋还曾写过一封公开信,呼吁“大家能以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我们”。其实,备受挑剔的不应该是选手,毕竟他们努力圆梦本身并没有错,应该遭受质疑的是红楼选秀活动本身,是活动的主办方。“红楼梦中人”活动本身只是电视台为提高收视率而精心策划的一个商业活动,他们的“精心”和巧妙在于,他们借用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影响力。由于活动主办方一开始就高调宣布胜出的选手就是新版《红楼梦》相应的主演,所以这场活动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他们成功地拥有了更高的收视率和更好的经济效益,这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当选手们在一片挑剔声中深感委屈时,他们不定在哪里数着钞票偷着乐呢!
评委英达曾说:“我们最看中的几个(选手)早已经出局了,形成了一种特别可笑的局面,就是我们评委选谁谁就选不上,完全不在我们控制之中。”评委李玲玉也曾爆出电视台事先给她们安排好提问题目。如果具有专业表演水平的评委连提出自己的问题的权力都没有,又如何能够保证这个选秀活动的水准?两位评委的无奈成为该活动商业本质的最好证明。
新版《红楼梦》的总导演胡玫一再表示,不接受任何强加的标准和人选,不接受红楼选秀这样的商业操作模式,使得活动主办方由当初的信誓旦旦变为底气不足。可怜了陷入尴尬的选手们,这一路走来备受挑剔,他们如此艰辛地寻梦,最终结果却可能是被“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