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00左右,管城区南曹乡李马村的几个农户纷纷来到自己的责任田地头,排队等候收割机割麦子。
田地里的麦子播种用的种子都是“豫麦14号”,而左侧地里的几陇麦子明显比右侧地里穗儿大、稠密。李玉喜、马军亮等几户农民的麦田就属于左侧长势颇好的,旁边还矗立着一块水泥牌:“保护性耕作示范田”,而右侧李福林老汉的责任田则属于传统耕作法。
等候间隙,大家算起了小账。“保护性耕作可以一次完成秸秆还田、犁地、耙地和播种四道手续,而且由于免耕保墒好,还可以少浇两次水,种植和管理成本比传统耕作法减少百十来元。”李玉喜先说到。“我估计,免耕播种的小麦亩产要比传统播种的高出150斤左右,里外可以增收二百来块钱呢。”马军亮又补充算起账来。
市农机局农机推广站的梁钟喜站长介绍说,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而言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机是主力军,这得益于政府在购机上的大力倾斜和补贴。
据了解,我市从2003年开始布点,推广保护性耕作。去年共培育了3万多亩小麦保护性耕作示范田,按每亩增收200元钱估算,示范田给农民兄弟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收入就是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