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安全第一”盛行的体育教学理念下,“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质量和效果都有待考验。
曾有媒体把体育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受伤的事件炒得沸沸扬扬,学校和家长对驳公堂的事件屡见不鲜。在对学校的声讨声中,“安全第一”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体育教学中的要素之一。一边要完成教学,一边要当好“保姆”,体育教师成了“小媳妇”。体育教学中,能变通的就变通,能不上的就不上,大胆进行教学探索不仅成了一句空话,就连跳马等一些前辈探索出来的经典教学模式都弃之不用。贵阳一位小学校长说,学校的口号是“安全第一,质量第二”。
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是否真能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美好愿望?其锻炼质量和效果都在“安全第一”的教学理念下经受考验。老师感到困惑,学生该怎么锻炼?老师该如何引导?隐患和矛盾仍然存在,缩水的体育教学仍在延续。果真如此,“每天锻炼一小时”将成为空洞口号,《意见》也将成为一纸空文,对提高学生体质起不了多大作用。
解决安全保障是让老师能大胆引导学生真正达到锻炼目的的核心问题。一些体育老师认为,制定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学之外的事故防范规定已成为当务之急。有了规定,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就能进行大胆探索,只要做到计划性、预见性、科学性,安全设置规范合理,前期备课充分,就能保障学生的安全。
此外,一些老师认为,保险是化解学校和家长矛盾的一把钥匙,如果国家能为学生保险买单,教师和学校摆脱了心理负担,家长不必担心医疗费用问题,就能化解学校和家长的主要矛盾。
新华社贵阳6月5日体育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