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大脑血液供应相对不足,经过一上午的紧张工作和学习,人们大都会感到疲乏和精神不振。午饭后适当地进行午睡休息,能对身体进行及时的调整。郑州市中医院心理科主任平玉娟认为,科学、有效的午睡是健康充电的好方法,也是舒缓压力、梳理情绪的有效途径,但午睡是对人体生物钟的科学调济,并不是什么样的午睡都能达到休息目的,千万不要把午睡变成“误睡”。
午餐后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易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刚吃完饭不宜立即躺下午睡。人在睡眠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午睡时注意不要选择在穿堂风或风口处,重者受凉感冒,轻者醒后也会身体不适。午睡后要慢慢站起,再喝一杯水,以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黏稠度。初醒时常使人产生恍惚感,不要马上从事复杂和危险的工作。
不少人由于条件限制,经常坐着或趴在桌沿上睡午觉,专家指出,这样会减少头部供血,使人醒后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有的人用手当枕头,伏在桌上午休,这样会使眼球受压,久而久之易诱发眼疾。另外,伏卧桌上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也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使双臂、双手发麻、刺痛。
平玉娟强调,午睡长短因人而异,但要尽可能保持规律,最好每天都在基本相同的时间午睡。午睡也不是人人都需要,夜间睡眠充足者,不要强迫自己午睡,如果午间睡不着,可以做些轻松的事情,如听音乐等,也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放松状态,千万不要强迫自己午睡。
本报记者 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