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高考经济”到底经济了谁?
乌鲁木齐一职校为女生检测早孕的是是非非
南京试行“药房托管” 为患者降药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高考经济”到底经济了谁?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7  来源: 郑州日报  
  核心提示

  

  又是一年高考时,精明的商家们不失时机地大炒“高考”概念,推出一系列与高考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高考补脑营养品、高考冲刺辅导书等充斥市场,更有甚者, 上海还出现了“高考保姆”、“高考房”、“高考心理咨询”等新花样,招数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面对日益升温的“高考经济”,商家们赚了个盆盈钵满;而考生却被这铺天盖地的阵势吓得够呛,“高考经济”到底经济了谁?                

  

  遭遇高考

  商家大打“高考牌”

  

  近来,“高考保姆”走俏沪上,部分工作繁忙的家长特地聘请“高考保姆”,为考生搭配营养餐,帮助考生减轻考试压力。

  上海某家政服务公司正在推行“高考保姆”项目,公司职员张小姐告诉记者:“高考保姆”这一服务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考生家长欢迎,很短时间内公司的“高考保姆”已被预订一空。

  张小姐介绍:“高考保姆”不同于一般保姆,她们可针对性地对考生所需进行饮食调理,为考生科学搭配各种菜肴。此外,一些具有较高学历、受过专业培训的保姆,还可以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这样一位“高考保姆”,月薪高达3000~4000元不等,大大超出普通保姆的月薪。

  复旦附中附近的一家宾馆,高考期间推出了“高考房”服务,价格从每天248元到300多元不等,房间使用也可按钟点计费,主要为家离考场较远的考生提供住宿和考间午休服务。宾馆订房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到目前为止,高考期间宾馆的钟点房“基本已预定出去”。位于上海交大附近的另一家宾馆内,“高考房”的预订也非常火爆,就连高考期间“500元一天的标准间”都已经全部订完。

  在一些超市、药店、保健品店,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已被摆上了最显眼的位置,安神、健脑、增智等补品一应俱全,考生家长购买热情空前高涨。

  一家普通超市保健品柜台工作人员段女士介绍:像一些鸡精、鱼肝油、花旗参含片等补品,最近一直卖得很好,一天的销售额差不多是平时的两三倍,前来购买的顾客基本上都是高考考生家长。“有些牌子的鸡精要80元一盒,健脑口服液也要60元一盒,价格不菲,但家长们都毫不犹豫地给孩子买回去。”

  高考前夕,一些“临时抱佛脚”的考生纷纷到书店购买辅导丛书。位于复旦附中附近的一家以经营考试辅导书为主的书店。摆在报架上最显眼位置的就是印有“冲刺题”、“仿真试题”、“宝典”等字样的高考辅导书,每本都要一二十元。不到20分钟就有五六个考生及家长来买书。

  此外,针对于考生应考期间心理容易焦虑、紧张,不少父母就带着孩子去医院寻求“心理按摩”,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深咨询师王迎说:“尽管心理咨询费需200元/小时,但最近我每天至少要接待三四例咨询高考心理的考生。”

  

  “高考经济”为何这样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羊凯江老师说:“有需求就有市场,‘高考经济’的红火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由于考生和家长的不同需求导致的:第一,考生家长们急功近利的心态,即对高考高度患得患失的心态,抱着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侥幸心理去进行高考经济的消费;第二,在周围消费主义的环境下,社会人很难不受到周围人群行为的影响,而群起仿效。”

  心理咨询师王迎进一步分析“高考经济”的心理缘由: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读书,家长就盼望孩子能读好书、进名校,他们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很多金钱和精力,孩子高考成功就是整个家庭的希望。我们已经投入那么多了,何必要去节省这最后的一点钱呢?也正是由于高考本身背负着太多人的希望与梦想,它才会受到如此广泛关注。当家长们处于近乎非理性的消费状态时,精明的商家刚好趁机赚一大把。

  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高考是家庭教育投入“阶段性成果”展示,高考的成败,事关家庭教育投入的“效益”。据考生家长估算,上海家庭“从幼儿园到高三长达13年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至少需花费10万元”。熊丙奇表示,过高的教育投入,让家庭和学生对教育寄予厚望,对高考十分紧张。

  此外,熊丙奇表示,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下“高考独木桥”并未被很好地打破,成才途径相对单一。教育的精英路线,使得高考成功成为衡量学业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这也加重了考生和家长的心理负担。今天的家庭和学生正在一张“成功网”之中,越挣扎套得越牢。

  

  “高考经济”

  甜了商家 苦了考生

  

  对于“高考经济”的火爆,有人指出是“甜了商家,苦了考生”——商家赚了钱,但却影响了考生应考的心态,加重了考生家庭的经济支出。

  段美珍女士的儿子今年也参加高考。在保健品商店工作的她,也想让儿子服用鸡精等保健品,可是儿子却说什么也不愿服用,理由是:“高考前夕,家长过分的关心让他倍感压力,难以保持一颗迎考的平常心”。

  羊凯江说:家长的行为是对孩子的关心,但是对考生心理安慰更重要。高考保姆、营养保健品的到来,可能将打破孩子们平时的生活规律,效果不一定好。家长的关心越多,孩子压力越大。面对高考,家长和考生保持一颗平常心尤为重要。

  心理咨询师王迎说:“考前,考生家长千万不要紧张,除了正常的营养摄入外,不要刻意地对孩子特别照顾,因为这些特殊化都会让考生心理产生微妙的变化,时刻提醒他们这是高考,反而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

  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学生罗铮说:“考生要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减压路径,不要受外界太多影响和干扰,保持一颗平常心很重要。另外,复习方法上,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分解到每一天,每天的任务少一点,但也一定要完成,这不仅可以保证冲刺阶段的复习效果,而且对培养自信心也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羊凯江还补充说,“高考经济”的火爆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社会对“高考”的高度关注。但我们应该让“高考经济”回归理性,作为家长和考生,都应该理顺自己的心态,积极冷静地应对高考。考前适当的必要的消费是应该的,但千万不要相互攀比,更不能因此传递压力于无形。                 据新华社

  资料图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