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我的1977
3  4  
PDF 版
寻求中的另类学者
做让自己快乐的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寻求中的另类学者
■本报记者 李明德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8  来源: 郑州日报  
  李小建,毕业于开封师范学院(现河南大学),现任河南财经学院院长。

  感言:

  恢复高考对我人生起了根本性转变,使我体现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建设贡献我一份微薄的力量。

  阴差阳错成就知名专家

  窗外,细雨纷纷。李小建提着一个布文件袋脚步匆忙地往办公室走去,清瘦的身影略显疲惫。办公室门还没打开,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按下接听键,磁性中拌杂着沙哑的男中音再次侵入记者的听觉中,这声音听起来太熟悉了。几天来,记者一直电话预约采访李小建,每次都能在电话中听到他这种声音。

  走进李小建的办公室,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儒雅。

  谈起30年前考大学的事,李小建的思绪再次被拉到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他说:“确实有很多值得回味的。1977年上半年,我还在海军部队当兵,有来自北京的消息灵通的战友说,可能要恢复高考了。当时只是听说有这么回事,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也没过多打听,那时的感觉就是,高考离我很遥远,更扯不上和我有任何关系。”

  1977年4月份,李小建从部队复员回到了老家孟津县,被安排到了一个农村做代课教师。那段日子过得很清闲,教完课就找些书看。可到了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也可以报名参加高考。得知这个消息后,李小建感觉很兴奋,浑身热血沸腾,那时脑子里就一个念头“考大学”。

  可离高考还有三个月,这可怎么办呢?一边要教学、一边还要复习参加高考,最困难的就是没复习资料,更不知道如何考。好在北京有个亲戚,他帮李小建找了些复习资料给他邮寄过来,李小建就按照资料加课本的方法进行复习。

  考试那天,给李小建最大的感受就是很严肃,里里外外全都是警察。但一进入考场他的心就平静了很多,试卷一发下来,一看题也并不是很难,到交卷的时候,基本上都做完了,自我感觉还可以。

  考试结束后,李小建又回到了学校继续教书。漫长的等待过后,他接到了开封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但通知书上没写什么专业。开学到学校报到,接学生的老师问他哪个系的,他就随口说了声中文系的,老师就把他领到了中文系学生宿舍,住了一晚上被“赶”了出来。原来,李小建被学校调剂到了地理系,这可能是他当时在部队上搞过测绘专业的原因吧。阴差阳错,他也就安心学起了地理,后来越学越感觉地理很有意思,慢慢地也就爱上了地理。

  恢复高考成为人生转折

  “我的一生如果用四个字来总结的话,那就是‘部队、高考’。部队生涯锻炼了我的毅力和团队精神。但1977年恢复高考这个转折对我影响更大,也是我个人的一个根本性转折。使我接受了更高层次的学习,让我发挥出了真正的人生价值。”

  大学毕业后,李小建被安排留校工作。为了教学和科研,他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一直到现在,他还坚持学习,学习已经成为李小建生活和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把学习当成一种娱乐,因为它给李小建带来了轻松和愉快。

  在外人看来,从事学术研究是件很枯燥很辛苦的事情。但对李小建来说,他在经济地理学这个领域里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至今,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和河南省重大(点)攻关等省部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18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篇,出版著作(含合作)16部。他还担任着国内外十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客座教授及研究员。他的教材获全国一等奖,被全国高校普遍使用,他的研究成果在推动中国经济地理国际化和提高国内经济地理学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荣誉和成果,用李小建的话来说:“是自己的工作范畴,应该做的”。但在这些荣誉和成果的背后,李小建付出了巨大心血和汗水。

  行政管理也像做学问

  如果把1977年恢复高考定为李小建人生重大转折点的话,之后他的不懈努力又使他的人生再次发生转折,由一名学者转变成了一名行政管理者。1994年,李小建被任命为河南大学地理系主任(后改任环境与规划学院院长),他按照国际上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做法并结合中国实际,大胆改革,为吸纳人才和推出创新成果创造良好氛围,带领人文地理学科在2000年获批博士授予权,之后相继获批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河南省第一个经济学博士点(区域经济学)、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联合相关学科获批河南省第一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李小建被任命为河南大学副校长。

  2003年,他又被公选为河南财经学院院长。面对在考生心目中有很高认可度的河南省唯一一所以财经管理为主的本科院校,李小建深感责任重大。带着一整套成熟的管理体系和理念,李小建一到河南财经学院,就为学院的发展走势摆下了几颗重量级棋子——

  创新地提出了建设“虚拟校园”的想法,并得以实施。

  适时地提出了“学术兴校”的办学理念。通过实践证明,他这一理念很好地适用于当前高校管理模式。他说:“学术是大学的根本特征,是大学管理永恒的核心,也是大学生命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通过学术兴校这一管理模式,有利于突出大学的本质属性和遵循办学规律,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的社会职能,更利于大学的持续发展。

  李小建说:“我很荣幸能和这样一帮同事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学校的发展。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我也很感激他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这也给了我很大动力,我将会更加努力,管理好这所大学,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为推动经济地理学方面实实在在做一点事情。”

  采访结束,记者和李小建握手道别。他依然像采访开始时那样,面带微笑谦虚地说:“不要叫我院长了,我还是喜欢别人叫我老师。因为我自始至终认为我不是什么官,只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更确切一点说,是一个学者。”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如果把大大小小的荣誉和头衔都放在李小建的名字前面,那会冗长得让人失去耐心。简单地说,他是一个在经济地理学领域很知名的权威专家。对于一个成功的学者来说,他最不缺少的就是荣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