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21版:精品文摘
3  4  
PDF 版
伦敦地铁见证英式“体面”
黑猩猩也有石器时代
海洋气息之谜
笨人马连良
“我们对李德的评价不够厚道”
亚洲各国公务员面面观
往“人情味”淡的地方走
夹 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伦敦地铁见证英式“体面”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8  来源: 郑州日报  
  伦敦人把地铁叫“管子”或“罐子”(Tube),名副其实!1854年,他们的“太爷爷”在修建世界上第一段地铁线路时,似乎没有估计到一百多年后伦敦地铁每天要承载300多万次客流,所以伦敦地铁的隧道修得窄窄的,车厢当然也就小小的了。

  为了尽可能多装乘客,讲规矩的英国人将带有扶手的座位设计得只塞得下一个正常体重的人。有时候,空位很多的车厢里却有人站着,仔细打量,多半是人高马大、体型磅礴者。  

  座位满了,就只能侧着身子挤在面对面坐下的两个人的膝盖之间,这种“亲密接触”在英国人看来太不“体面”。因此,很多人宁愿站在车门口,也不愿走到车厢深处。

  但这狭窄的车厢也许是伦敦人“社交距离”最近的场所,这距离近到让性格保守、不愿与生人有目光接触的英国人不自在的程度。于是,为了避免在地铁里近距离观察人或被人近距离观察,不少伦敦人出门前都会记得带上一本书或一份报纸。

  忘了?!没关系。每天一大早都有专人将厚厚一叠免费的《地铁报》送到每个地铁口。如果连这免费报纸都忘了拿,也无所谓!你还可以求助于伦敦市政府早就在车厢里准备好的名诗海报。“她给采来美味的草根/野蜜、甘露和仙果/她用了一篇奇异的话/说她真心爱我”,济慈的诗,虚心拜读吧!总之,不能左顾右盼,尽管空间狭小,也要保持矜持和英国式的“体面”。

  也许是感到车厢里的气氛太过紧张、压抑,伦敦地铁设计者几乎对每个站台的墙壁都进行了精心的描绘。从牛津十字延伸出的几条大街林林总总汇集了很多品牌店,是伦敦最繁华的地段。这个地铁站的墙壁被描绘成绿色的迷宫,穿梭迷宫者更像是湮没在时尚潮流中、无所适从的人。这种让人激动的视觉冲击会一直奔涌到地铁出口。 

  伦敦地铁的激情不仅停留在视觉上。2003年,伦敦地铁公司的调查显示,85%的乘客愿意在地铁站里听到音乐。于是,从那年起伦敦市政府开始向个体艺人颁发许可证,准许他们在主要的地铁换乘站行艺。于是,地铁通道成为这座城市里最大最长的舞台。懒懒的爵士、激越的非洲手鼓、久违的乡村民谣,音符随着匆匆的脚步声流淌着。你若是欣赏,就驻足片刻,你若是喜爱,就在艺人的琴盒或帽子里丢下几枚硬币,他们会立刻用嗓音或者琴声回复你的好意。  

  激情、惊喜、感动,伦敦地铁可以被无数美好的词汇形容,但是,她并不完美,绝不完美。伦敦地铁线路错综复杂,其中一些地段多年失修,几乎每天都会出现线路或信号故障。若是有一天你在地铁里听到工作人员广播说“伦敦地铁各条线路现在畅通无阻”,仔细听,他或她的语气一定是很骄傲的。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