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3  4  
PDF 版
清水黄河
百万刚起步
《奋斗改变命运》
郑州八怪之——酥瓜当水带
金陵寺岗
大清相国
金匮银楼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散文
清水黄河
韩振远
中原网  日期: 2007-06-12  来源: 郑州日报  
  和顺民去娘娘滩,踩着乱石,跳过那条细细的流水之后,我们的鞋都没湿。回头再望,我不敢相信这竟然是黄河,那股纤弱的流水与如雷贯耳的名声,反差实在太大了。再细看,连河水都是清的,是那种见底的清澈,水底绿生生的水草丝丝缕缕,清晰可见。好像因为在娘娘滩前,这段黄河带着一种女性的柔弱,让人以为来到了江南水乡。我知道,黄河流到这里,被娘娘滩分成两股,我跳过的只是分叉,主流应该在娘娘滩的另一面。

  娘娘滩上绿树如荫,下了一面坡,果然看见了黄河主流。一只机船正从内蒙古那边开来,岸边的几位乘客抽着烟,不急不慌地等待。河南岸的明长城高高地耸立着,带着满目沧桑俯视着脚下的河流和对岸上的高原。河水在缓缓流淌,平静得像一位与世无争的高人,全然不理会两岸对峙的黄土高原。一位老妇站在坡上,笑呵呵地望着船上的老船工,那大概是她的老伴。远处,裸露的黄土连绵起伏,在几座梁峁间化为烟霭,让眼前充满田园诗一般的黄河显得怪怪的,总感到什么地方不对劲。顺民说:“你没看到吗,这里的河水也基本上是清的,泥沙量要比以前少许多。”

  从娘娘滩回来,很快弄明白了,这是一段夹在两座大坝之间的黄河,从娘娘滩往上五六十里,是新建的万家寨大坝,往下,也不过五十里,是修于上世纪60年代的天桥水电站大坝。两座大坝都定时开闸冲沙,只有到开闸放水的时候,河水才会变得浪涛滚滚,气势磅礴。

  沿黄河一路往下走,从大同碛到孟门,从壶口到龙门,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雄浑的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一脉细流在阳光下泛出惨白的光,如一条小蛇般蠕动爬行,那么无力,弱小。好像黄土高原随意抖一下身子就能挡住他的去路。

  黄河本不该是这种样子,从老牛湾进入晋陕峡谷后,黄河奔腾跳跃起,浪涛起伏,若天上之水一般,挤过大同碛,越过孟门,泻下壶口,最后从龙门夺路而出,“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说的就是黄河在这一段逼人的气势。然而,这一切,如今只能在开闸放水时才能看到,有人担心,黄河会变成一条季节性河流。还没等到那一天,就先变成了一条人工操控的河流。

  旧时,沿岸有多少人在盼望着河水变清,古籍中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的说法,来描述黄河的泥沙含量之大。古人曾感叹:“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又有“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以为河水变清是一种难得的吉兆。如今,这种吉兆随时都会出现在河面上。让人不知生出几多感叹。桀骜不驯的黄河真的被制服了,还是被蹂躏了。河水变清,到底是吉兆还是凶光,谁也说不清了。

  几天后,我回到了家乡河东,这里是黄河转弯的地方,再往下,河水就掉头东去,平静地流入大海。这里是传统的农业耕作区,每当干旱少雨季节,大河两岸,不足百里的河段上,十多座扬水站昼夜不停地把河水抽上高原,去滋润干燥的黄土地。一天,我来到地头,一位乡亲正把渠水引向田里,问我:“这是黄河水吗,这么清?”我说:“是!是黄河水。”在心里,我也不能认同这清澈得如同井水一样的水是黄河水,但它确实是,21世纪的黄河水就是这样子。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