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是鹅。
关于王羲之和鹅的故事,坊间流传极多;有者是确有其事的,有者却是穿凿附会的。
绍兴的戒珠寺,相传与鹅有关。戒珠寺原是王羲之的住宅,他捐赠为寺,亲自题匾,命名为“戒珠讲寺”(俗称“戒珠寺”)。
据说王羲之有颗传家宝“吸墨珠”,只要将它在纸上滚一滚,便能把未干的墨迹全然吸干,王羲之爱不释手,闲来无事便以它摩挲双手,增强腕力。
他珠不离手,鹅不离身,时常带着宝物和宠物到寺院找老方丈下棋。一日,把吸墨珠放在桌子一隅,全神贯注地对弈,没有注意宝物被宠物一口吞掉了。棋过三局,天色已晚,起身告辞时,才发现吸墨珠不见了,这一惊非同小可,老方丈连同全寺僧侣一起寻找,遍寻不获。王羲之心存疑念,悒悒告辞。从此,不再找老方丈对弈,偶尔见面,也冷脸冷言相待。老方丈受此不白之冤,一病不起,溘然长逝(也有一说指老方丈为表清白而自尽)。后来,鹅生病了,不吃不喝,王羲之忍痛将它宰杀,这才愕然在它肚子里发现了吸墨珠!深感歉疚的王羲之难过万分,于是,舍宅为寺,用以怀念冤死高僧。
此刻,站在绍兴的戒珠寺里,忆起这则故事,觉得故事里有多层耐人玩味的启发意义。
到绍兴遐迩闻名的兰亭去,看到了兰亭鹅池里数只悠然自得地嬉水的大白鹅,我又忆起了王羲之另一则与鹅有关的故事。
养鹅爱鹅的王羲之,从鹅身上悟出了许多运笔的技巧,从而研习出许多匠心独具的笔法。
话说有一天他在书房里苦苦思索究竟应该如何使书法展现轻灵自在的美姿,想累了,便踱出房外,信步走向鹅池,在池畔蹲下,观赏白鹅,借以松懈疲乏的精神。看着看着,心念一动,灵光一闪,啊啊啊,从群鹅嬉水的千姿百态里,他蓦然为刚才冥思苦想的问题找到了答案。此后连续一个多月,他每天都到池畔目不转睛地观察鹅的一动一静。鹅身弧度柔美的曲线;鹅颈伸缩自如的灵便;鹅掌拨水的轻俏;鹅喙取食的自如;甚至,鹅入眠时金鸡独立的美姿,都给了他许多启示和灵感。他据此揣摩研究运腕书写之道,最后,悟道得道,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书法。
凡夫俗子看到鹅,想到的是究竟烧烤好吃呢,还是酱卤有味?可是,具有艺术细胞的字圣王羲之,却慧眼独具地将艺术与它挂钩,发展出独树一帜的风格;别人养宠物,也许会玩物丧志,王羲之却因宠物而在艺术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可见从事艺术的人,必得在肉眼之外多长一颗心眼,见人所未见,才能从寻常事物中领受教诲,超凡绝俗,成就大器。
摘自《格言》
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