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3  4  
PDF 版
大清相国
《自驾去西藏》
米沃什谈现代诗
古代的儿童诗
河神庙
金匮银楼
徐徐绽露
闲话幸福麻木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米沃什谈现代诗
波兰斯切瓦夫·米沃什 高 兴译
中原网  日期: 2007-06-19  来源: 郑州日报  
  当诗人们发现,他们的词语仅仅指向词语,而非理应被尽可能忠实地描绘下来的真实时,他们陷入了绝望。这或许就是现代诗歌语调阴沉的一个原由。

  诗歌进入二十世纪,看到了艺术和世界之间的根本冲突。艺术的堡垒已然开始崩溃,而诗人面对大众的优越感也正在失去它的最高理由。印数极小,晦涩难懂,无人问津,在读者看来,一部诗集只不过是一声虚弱的私语和短暂的欢笑,这,实在无法给诗人以安慰。

  二十世纪,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情形:诗人不得不面对无数事实的压力,而这些事实同他们的孩童天性格格不入。初涉人世时,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现生存的严酷规律完全有悖于我们的愿望。一束火焰,看上去如此美丽,可一旦握住,就会灼伤你的手指;一只玻璃杯,从桌上扔下,不会在空中停留,而会摔成碎片。

  我将诗歌定义为“对真的热烈求索”。没错,就是这样。无论科学还是哲学都改变不了这一事实:诗人面对着天天都显得崭新,神奇,错综复杂,难以穷尽的世界,并力图用词语尽可能地将它圈住。这一经由五官核实的基本接触,比任何精神建构都更为重要。这一模拟真实,忠于细节的永不满足的愿望,确保了诗歌的健康,并使它得以在任何艰难时世幸存下来。无论尼采会说什么,命名事物的行为本身就要求诗人相信事物的存在,相信世界的真实。

  不管怎样,诗人都应假定自己拥有理想的读者,假定自己的诗歌不仅能够预见未来,而且还能加快它的来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