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文娱
3  4  
PDF 版
“中国民间国宝”评审揭晓
郑州书市有点冷
苏有朋尝试作曲 8月将出新专辑
网友力挺刘德华
孙楠黄健翔喜获金猪宝宝
《诛仙》完结篇月底出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书市有点冷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 唐 强 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06-21  来源: 郑州日报  
  近日阴雨使在绿城广场参加“2007郑州图书联展”活动的不少商家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汇聚百余家出版、经营单位,10万余种图书的大型书市吸引来的郑州市民大大低于他们的预想和期望,是郑州人不爱读书吗?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图书遭受冰火两重天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此次参与图书联展的百余家出版社、经营商都是承办方从北京邀请过来的。“郑州市委宣传部和市出版局的领导去年在北京地坛书市时,受北京书市的启发,邀请我们今年来郑州承办这样的活动。这次我们汇集了北京地坛书市的精华,来到了郑州。”北京艺星达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宇告诉记者,但书商们在郑州却遭遇到了“区别对待”。

  “根据商户反馈,少儿类、青春类读物、网络小说等都很受青年读者欢迎,世界名著、工具书、专业书籍等都得到了市民的欢迎。”活动组委会工作人员朱瑞介绍,不大受欢迎的则是一些大部头、精装版图书,“像成套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书,问的人多,但最终还是少有人买,人们还是愿意买简装版。”

  朱瑞介绍,此次书市有特色的摊点收获还是很大,而常规书刊对读者的吸引力则相对较小。加上天气等因素,少数商家有受“冷遇”之感,也属正常。

  书市有逛头

  记者多次来到绿城广场“淘”书,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也发现了此次活动中较有特色的摊点。

  走进广场,清脆洪亮的京胡声立即钻入耳内。河南是豫剧大省,豫剧音像制品较多,而喜爱京剧的市民则不容易找到种类齐全的京剧音像,记者发现,专营京剧音像制品、乐器的戏曲摊点前总是吸引来市民驻足。拉京胡的正是京胡技师杨振兴,他制作的京胡曾供梅兰芳先生的琴师姜凤山使用,还得到了演奏《夜深沉》的京胡演奏家王彩云的肯定。

  作为大众娱乐的常见工具,在书市中见到的扑克牌则与众不同:每副扑克牌都有一个主题,“革命样板戏”、“故宫佛像”、“孔子语录”、“世界杯宝典”……内容丰富的扑克牌简直成了一件件艺术品,看得人眼花缭乱。

  最吸引市民的还有来自北京的书画家现场泼墨的摊点。据梓枫阁书画社刘杰介绍,这些书画家中,荣所信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就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还曾为由范伟、张静初主演的电影《芳香之旅》题写片名;而刘世铮则是“一笔廓书”的创始人,无论什么字,他一笔写成,他写过最大的字则达100平方米。在这里看看书画家们泼墨挥毫,也是郑州市民的一大乐趣。

  此外,小人书也是书市中颇有特色的一个摊点。《秋瑾》《景阳冈打虎》《水浒》等一本本小人书把市民又带回到童年的美好时光。

  郑州书市有待培育

  据记者了解,生意不大好的一些摊点主要经营的不是图书,而是毛笔、笔记本等相关物品。“有的商户认为这里的顾客没有北京多,跟郑州市民的消费能力有关,这样的看法是不对的。”郑州书刊发行协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常规的纸、笔随处可以购买,市民没有必要来书市上购买。

  “有书商则认为,顾客不多说明郑州市民对文化知识重视不够,甚至流露出‘以后不来了’的想法,这是他们不了解郑州人的读书热情。”记者对读者进行采访时,一位市民说,“近年来我市连续举办了几届‘绿城读书节’,大家眼界开阔了不少;而网络连载、电子书等阅读方式的出现,也使购书的市民有所减少。”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但遇到质量好、内容好的书籍,他还是十分愿意购买。

  “第一次在郑州办这样的活动,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整体效果还是挺不错的。”朱瑞告诉记者,北京地坛书市经过了十几年的培养才慢慢形成了固定的读者群、培养了市场和市民的阅读习惯,“我觉得郑州书市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培养市场和市民的阅读习惯。”朱瑞说,明年她还愿意来郑州办这样的活动,“我相信郑州人还是爱读书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