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裴其娟)连续两日38摄氏度的高温,备受炙烤的郑州渴望得到洒水车的雨露,但近日不少市民很难听到洒水车悦耳的音乐声、感受到洒水的清凉。
昨日上午11点,郑州像一个大蒸笼,而记者在农业路、桐柏路、建设路、陇海西路等路上,见不到一辆洒水车。
对此,市市政局洒水车队有关负责人解释说,郑州市目前只有10台洒水车,仅能从每年4月到10月,对中原路、嵩山路、金水路、花园路等25条主干道、约200万平方米进行洒水,其他100多条道路则难以兼顾。尽管从2004年起,夏季从早上6点钟便开始洒水,由于供洒水车使用的水源仅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建设路与文化宫路交叉口建设北路人行道上的消火栓,另一个是位于纬一路与花园路交叉口的消火栓,一台洒水车约装8吨水,洒完后还得返回两个固定水源去取水,因此,即使车辆一刻不停地在道路上奔跑,25条主干道也经常会随洒随干,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这位负责人表示,夏日洒水降温是很多城市的普遍做法,最近西安还开展了“洗靓西安洁净城市百日整治活动”,要求12点到3点所有洒水车不间断上街头洒水。而郑州与周边城市相比,不仅拥有的洒水车辆偏少,人员、配套设施等配置也有较大差距,暂时还无法真正实现洒水降温和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