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企业对此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它反映了当代先进文化的思想内涵。它寻求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包容、和谐统一。这种和谐和统一正是企业寻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它和企业管理的目的相吻合,企业也只有在和谐统一中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人文关怀是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
人文关怀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加强管理者自身建设,塑造人格的力量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管理者、领导者存在着两种影响力:权力影响力和自然人格影响力,在大多数情况下,自然人格影响力大于权力影响力。因此,丰富知识积累,加强自身修养既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把人文关怀落到实处的内在要求。
实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要有爱人之心。人文关怀起源于儒家文化的核心忧患意识。仁者爱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文明的根基。一个没有爱心的管理者根本不可能有人文关怀的理念。人文关怀相对于制度来说,它是一种柔性的管理。这种管理的优势在于“以人为本”,强调的是通过对人的关怀,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实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要引入人力资本理论。积极推进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用人制度上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真正为员工提供从事创造性劳动、发挥和提高员工自身才能的机会和条件。要采用目标激励、参与激励、认同激励、公平激励等一系列激励机制,努力创造一个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人文关怀应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应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战略规划的制定到具体项目的实施,从制度规章的建立到实际工作的安排,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职工,相信职工,把职工所思、所想作为管理者决策的第一信号,把职工的情绪和热情作为是否实施工作的标准,把企业的目标化解成职工主动承担的责任。其次,要加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建设。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让大多数人能遵守的制度,就必须具有人性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文化以“情”为特质。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之所以在中国千古不衰,正是建立在以家为本位的社会伦理秩序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破坏这个伦理秩序。同时,中国特色的管理也必须以“家宁”、“家兴”和“家顺”为特点。它不仅表现为企业本身就是“大家”、“厂家”,更重要的表现为东方管理具有更多的“情感”特色。企业成为员工情感交流和满足需要的重要场所。因此中国管理模式的成型,应当以理性精神为准则,纳情于理,移情于法,以建立“情、理、法”相统一的管理模型。实际上任何管理都应当是三者统一,无非是各自的运作机制不同,各自的管理成本不同,由此引伸出不同的管理模型和体制。
人文精神培育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如果一个企业(团队)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普遍缺乏系统的敬业精神,那么就存在“失败基因”,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管理秩序的失范,使企业的凝聚力下降,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恶化。因此,人文关怀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深远意义与现实价值。
张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