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 张晓松)审计署29日发布2007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审计结果。审计发现,三峡工程因结算管理和合同管理不够严格增加建设成本4.88亿元。
审计署于2006年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质量总体优良。但是,这次审计也发现了以下7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地下电站、电源电站48个中小合同中,有21个未招标,金额3.13亿元,占应招标金额的51%。永久船闸、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地下电站部分工程,合同金额53.01亿元,查出施工单位违规转分包8.65亿元,占16.3%。
——抽查6家监理单位1448名监理人员,其中740人没有监理资质,占51%。永久船闸和右岸大坝工程存在未严格检查工程质量和工程量变更,以及监理记录不规范等问题。此外,三峡总公司未经招标,将监理业务直接发包给了下属公司。
——一、二期工程建设期间购置的4235万元设备长期闲置未用。
——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共出现过37项质量事故或缺陷,其中30项中有25项没有明确责任主体,也未对责任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理处罚,22项未按规定形成事故处理报告。
——因管理不严增加建设成本4.88亿元。包括:查出已完工程多结算1.59亿元;因勘察失误等原因造成损失浪费540万元;超出合同约定以奖励或补偿方式多支付施工单位3.24亿元。
——未经批准将306亩建设用地用于开发经营,1650亩土地长期闲置。未批先用土地包括:截流纪念园用地205亩(实际为收费公园),坛子岭旅游经营用地55亩,三峡工程大酒店用地约46亩。长期闲置的土地是1995年三峡总公司征用大坝右岸鸡公岭及周边的土地。
——一、二期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面积约7平方公里,占征地总面积的44%。经治理,目前仍有约2.1平方公里流失面积未治理。
针对上述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审计报告,并下达审计决定书,同时向国务院三峡办和三峡总公司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