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大树进城”背后隐藏的利益链
上海中央公寓天价造楼幕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古树之劫——
“大树进城”背后隐藏的利益链

中原网  日期: 2007-07-04  来源: 郑州日报  
  核心提示

  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二的江西,近期以来频发盗卖古树名木案。什么样的古树被盗,那些古树名木被卖到了哪里?农村盗卖古树名木成风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链?城市绿化巨大需求为何引发“大树进城”热?学者呼吁,城市绿化需求不能以牺牲整体生态环境为代价。

  山区频发盗卖古树名木案

  

  

  江西萍乡市芦溪县公安部门近日破获一起非法收购贩卖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樟案件。一名长期非法收购贩卖树木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由此揭开非法贩卖和盗窃名木古树背后的多重秘密。

  据警方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从2006年3月以来,伙同他人多次在萍乡市的一些乡镇偷盗或非法收购香樟树,以每棵1000至2000元不等的价格贩运到浙江、上海等地牟取暴利。据警方介绍,近期以来,当地已经连续发生多起此类非法贩运或偷盗国家保护植物案。一些古树常常在一夜之间连根拔起,不翼而飞。警方说,有些犯罪嫌疑人甚至开着大卡车和挖掘机公然进村挖树。目前,当地警方正在加大查处力度。

  不仅在萍乡,在江西的宜丰、铜鼓等县,此类事件也不断发生。除了盗卖香樟树,其他国家保护和明令禁止买卖的树种也常常被盗卖。不久前,江西横峰县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盗伐名贵古树案,两名被告人因盗伐林木罪被判刑。据了解,横峰县杨某与吴某采挖紫薇大苗7株运往金华市金东区,共卖得12400元。后经江西省科学院野生动植物鉴定中心鉴定:其中3株紫薇树树龄有300年以上,属国家二级保护古树。

  据江西省森林公安局负责人介绍,近期来,江西各地盗卖古树名木案频频发生。有些地方此类犯罪现象十分猖獗。

  在江西宜春、吉安市的一些乡镇,因为盗卖古树名木的犯罪分子每天都在一些村镇“走动”,部分有古树名木的村子,常常要每天派人专门守树,有些村子还自发成立护树队,每天为古树名木站岗放哨。

  

  “大树”进城背后的利益链

  

  是什么引发农村盗卖古树名木成风?盗卖者的答案都惊人的一致:城市绿化。

  其实,以绿化的名义盗卖古树名木到城市之风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出现,并被人称为“大树进城现象”。

  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建设走过了从楼盘扩张到绿化和园林化的过程。创建园林城市已经成为全国城市的普遍追求。1998年,上海市首次大规模在市区内移植了直径15厘米以上的乔木5万多株。从此,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城市都开始栽古树、大树。城市绿化美化之风使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在进入一个历史新阶段。也正因为此,城市绿化“培育”了古树名木的大市场。

  从近年破获的一些盗卖“大树”的案件中可以了解到,非法贩运或盗卖大树的背后,是市场催生出的利益链。以萍乡破获的非法贩运案为例,这些树贩子以每棵1000元到2000元的价格在当地收购,卖到浙江某地的苗木基地,每棵价格是5000元到6000元。而苗木基地卖到城建部门则更高,可能一棵要上万元。

  据树贩子透露,树龄越高的大树,价格越高,有的甚至卖到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从植物园或苗木基地到树贩子队伍,再到农村专门寻找古树名木的代理人,每个环节都利益相关,层层勾连。

  警方介绍,一棵在农村收购的古树,经过一次又一次转手后,最后到城市园林绿化部门,可能价格翻几十倍,最后卖到几十万元。

  近年来,各地都破获过一起又一起盗卖“大树”案,河南新郑警方曾经

  打掉过一个涉案15人的特大盗销古枣树犯罪团伙。但这个团伙打掉后,当地盗卖大树案却依然如故。大树背后的利益链正在使一些违法者前赴后继。

  在江西农村,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大树信息员”。这些人无孔不入,即使再偏僻的地方有哪些古树名木,他们都了如指掌。然后通知人来收购或盗挖。

  庐山南麓的詹家崖村,村头长着一棵东晋时期的古罗汉松,古树胸围达5.6米,树高20米,树高与树龄为现已查明的江西古罗汉松之最,且是九江市挂牌保护的古树。

  近年来,看上这棵树的人,一批又一批,价格从几万元翻到上百万。后来有一位上海商人对这棵古罗汉松情有独钟,最后出价达250万元,但再高的价也没有打动村民们的心。村民们表示,古树是庐山的“活化石”,就是给金山银山也不卖。为此,他们获得了九江市政府5万元的奖励。

  

  城市绿化需求不能牺牲农村生态

  

  农村盗卖古树名木风正在社会引起关注。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大树进城”热严重破坏了农村和山区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说,森林是个整体性很强的群落,而大树是这些群落的骨架,将它连根挖掘移走,必然对周围生态与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他植物种类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大肆移植大树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势必对这个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并将成为水土流失、泥石流、沙尘暴、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的隐患。

  更让人痛心的是,由于气候、植树季节、移植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以及成年大树可塑性下降,适应能力低,在移植过程中,主根、根系和主枝树冠大部分被切断,树体受到严重伤害,往往会造成大树移植后不适应,树体枝枯、叶落,降低了绿化效果,有些大树甚至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据统计,一般近距离移植的大树即使技术到位, 成活率也只能达到60%左右。大量古树名木往往“死于非命”。

  记者了解到,浙江台州市曾一次从江西山区移购了直径30厘米以上的大樟树200多株,由于缺少技术、经验,结果,最后仅成活了几棵。

  因此,蒋高明等专家呼吁,一方面要严厉打击盗卖古树名木的犯罪活动,而另一方面,是要在城市建设中摆正城市绿化与全国生态环境的关系,理顺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关系,界定苗木生产交易中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从根本上制止乱挖大树之风。

  据了解,江西为了保护古树名木,通过全面普查,为全省大部分古树名木建立“电子户口”。有关部门正对这些“绿色古董”进行核对,输入电脑数据库,为它们建立“电子户口”。有的地方还建立了古树名木计算机图片档案,对每一棵古树名木的所处位置、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制成电子档案。当地林业和公安部门正在对非法采挖运输古树名木进行严厉打击。并重点防范和打击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和特殊、重点保护区内的违法行为。

  江西省森林公安局负责人说,我们要像保护人的生命一样来爱护每一棵古树名木。

  据新华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