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俊礼 文 许大桥 图)昨日10时许,在郑州附近的黄河北岸河床底部近40米深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关键性控制性工程——穿黄工程隧洞正式开掘,标志着中线穿黄工程施工进入关键阶段。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投资较大、施工难度最大、立交规模最大的控制工期建筑物,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任务是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一期工程设计流量为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其中,两条引水的穿黄隧洞是整个穿黄工程最引人注目的控制性建筑物,每条隧洞长4250米,单洞直径7米,采用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盾构技术进行挖掘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工期长,在国内用盾构方式穿越大江大河尚属首例。
据悉,穿黄隧洞具体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法施工,盾构机由黄河北岸竖井内始发,穿越黄河河床深处抵达南岸。这次首发掘进的是右引水洞(Ⅱ-B标项目),盾构机日掘进10米左右,预计2008年9月穿过黄河,10月开始邙山斜洞掘进,2009年3月完成右隧洞盾构施工任务。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庞大的盾构机刀盘快速旋转,沿着水平方向由北向南开掘沉积多年的胶结泥沙,在经泥水平衡系统处理成流态泥浆后,由48.5米深的竖井底部泵送至地面沉淀池。同时,刀盘掘进形成的隧洞壁面衬砌加固工序也跟进展开,预制混凝土管片一瓣一瓣拼装成环,尾随刀盘掘进环环紧扣地向前推进。
据了解,穿黄工程盾构机由德国制造,盾构机总体长度80米,刀盘直径9米,总重量达1100吨,动力系统由10个110瓦电动机组成。它的施工面就像电动剃须刀,中间是个电动转盘,在转盘上安装有数组倾斜的刀片,盾构机工作时,能够将施工面的泥土刮出,通过传输带,把泥土直接送出施工隧洞。
据施工方介绍,工程采用两次衬砌加固工艺,盾构施工过程中,先用混凝土管片预衬砌,再进行环向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中间设置弹性防排水垫层防止内水外水的相互渗透,以确保隧洞输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