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9版:精品文摘
3  4  
PDF 版
向奥林匹克致敬
胡雪岩取义获利
愧对斯里兰卡的眼睛
假装无耻
胖子和瘦子
于无声处听乐音
散文诗三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胡雪岩取义获利

中原网  日期: 2007-07-13  来源: 郑州日报  
  胡雪岩创办“胡庆余堂”,投入运作的第一步,就是做名气。他以“仁”为本,做了两件事。第一,多卖乱世急需的救命药,对买不起药的人,免费奉送;第二,为军中提供只收成本的捐助型药品,比如“诸葛行军散”之类。他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创出一块牌子。

  胡雪岩采取此举,是受到雍正年间一则故事的启发。

  雍正年间,京城里有一家规模很大的药店。这家药店制药、选料特别地道,连雍正皇帝也很相信他们的药,让他们承揽为“御药房”供应药品的全部生意。

  有一年,恰逢科举考试,会试正是三月里,称为“春闱”。前一年冬天没下多少雪,一开春气候反常,疫病流行,连考举子病倒的很多。即使还能够支撑的,也多是胃口不开,精神萎靡。当时,科场号舍极其狭小,人在里面站起来立不直身子,坐下去伸不直双腿,而且,一连三场考试不能离开,体格稍差的就支持不住,何况精神不爽的人?

  这家药店抓紧配制一种专用药,托内务大臣奏报雍正皇帝,愿意将此药奉送每一个入闱举子,让他们带入闱中,以备不时之需。

  雍正皇帝听说此事,大为嘉许。这家药店派专人守在贡院门口,赶考举子入闱之时,不等他们开口,就在他们考篮里放上一包药。这些药的包装纸印得十分考究,上有“奉旨”字样,而且随药包另附一张纸,把自己药店有名的丸散膏丹都印在上面。

  结果,一半是这家药店药好,一半也是这些赶考举子运气好,这一年入闱举子中,因病中途退场的人数大大减少。

  这一来,举子们不管中与不中,从此都上这家药店买药。更重要的是,来自各省的举子们把这家药店的名声传扬各地,远至云南、贵州,都知道京城这家药店。这家药店的生意很快兴隆起来。

  胡雪岩同样开药店,他的做法更胜一筹,他从人道主义出发。腐败的清朝统治下,社会动荡,百姓背井离乡,流离颠沛,瘟疫防不胜防。胡雪岩下令各地钱庄,另设医铺,有钱收钱,无钱白看病,白送药。

  那时,南京已经被太平天国军队打下,清廷派重兵驻扎南京外围,成为“江南大营”。打仗自有死伤,逃难自有瘟疫,军民两方面都需药品应急,药材生意自然看好。

  胡雪岩点子多,马上心生一计:准备大量应急药材,赠与江南大营,施舍逃难黎民。这些药材并不昂贵,也无非是“诸葛行军散”之类的普通药品。

  胡雪岩还同湘军、绿营达成协议,军队只出本钱,由他派人去购买原材料,召集名医,配成金疮药之类,送到军营中。曾国藩知道后,感叹道:“胡氏为国之忠,不下于我。”胡雪岩的举动,换来了封疆大吏曾国藩的称赞,更加博得众人的信任与支持。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之后,江南士子云集南京城,进行科举考试,胡雪岩又派人送去各种药品、补品,受到考官、士子交口称赞。

  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名声因此远播。声名传开之后,“胡庆余堂”就和清军粮台打交道,建立了官方销售渠道,把药材卖到军队里去了。

  世界上许多东西,都是义利难分的。作为一个有眼光的商人,应该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取其一端,因为无论取哪端,作为商人,他都不是成功的。

  摘自《逆创商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