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书栋 通讯员 雷秀霞)“师家河村的师航被选为本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小村年轻的‘当家人’。”“花园口镇南月堤的崔兰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本村的资源优势,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朗德鹅养殖,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些消息表明,惠济区的大学生村官,正在挑起基层建设的“大梁”。
2006年,惠济区从符合条件的527名大学生中挑选出43名“大学生村干部”分配到基层工作,其中7名任村党支部副书记,36名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干部”为基层带来了新鲜空气,使惠济区农村干部的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6.5岁降到了44.5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比原来增加了1.5倍。另外他们的服务意识也明显增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600多件,解决疑难问题500多个。
如今,43名村官已在基层“村官”岗位上挑起了“大梁”。在去年换届选举中,3名“大学生村干部”当选为新一届村党支部委员,其中师家河村的师航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大河路街道保合寨的谢俊杰,积极协调郑州市供电局制定科学供电方案,办理农村电网改造手续,解决了拖了几年的5个村民组600多户群众用电难题,还为集体节省资金20多万元。新城街道毛庄村的毛志峰利用自己的法律专业特长,积极参与村里的社区建设,对工程发包、合同制定严格审核,尽职尽责地维护好集体和群众的利益。花园口镇南月堤的崔兰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本村的资源优势,自己先投资试验,然后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朗德鹅养殖,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群众收入。现在,全区共有16名“大学生村干部”有自己的致富、带富项目,担当起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