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第四届中国民博会8月亮相长春
周易文化申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各种形式缅怀人民音乐家
208米国画长卷献奥运
军旅音乐 作品展演周落幕
“中国最美50女人”引争议
心态好 学习好 才能身体好
尽显《男儿本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心态好 学习好 才能身体好
——访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
中原网  日期: 2007-07-18  来源: 郑州日报  
  演出之余,马老喜欢参加户外活动。图为马老在果园。
  7月15日 马老参加《九州大舞台——走进河南》的演出。
  ■本报记者 左丽慧/文 唐 强/图

  7月15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九州大戏台”走进河南,85岁高龄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再次登台,她与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合作演出的《穆桂英挂帅》令观众叹为观止:80多岁高龄的马老台步轻盈,动作刚劲有力,唱腔甜润,明年还是她舞台生涯80周年——马老身体好、戏演得好的“法宝”是什么?记者进行了采访。

  为演戏练就好身体

  年过八旬的马老眼不花,耳不聋,牙齿一个没掉,一头黑发从未染过。“能在舞台上演出,为人民服务比啥都重要,所以,对身体不好的东西我不吃,对身体不利的事情我不做。”记者请马老谈谈养生“奥妙”时,她这样回答。

  马金凤6岁学艺,7岁登台,如今85岁还把穆桂英演得活灵活现,尤其是依然甜美清脆的唱腔,令人拍案叫绝。“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嗓子是最重要的。我从小没嗓子,是后来硬喊出来,就更觉得好嗓子的宝贵,就更珍惜。”马老说,“为了保护嗓子,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冰激凌是啥味儿。1981年我去北京给部队慰问演出,吃饭时杨尚昆、杨得志两位领导分别坐在我旁边,他们还给我夹菜,但是那些菜我还是憋着没吃——谁不知道好东西好吃呢,可就是怕‘万一’,万一对嗓子不好呢?”

  马老的儿子马建新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嗓子,马老对自己的要求到了苛刻的地步:除了清淡的蔬菜、米、面,马老不吃油腻、生冷和有刺激性的食物,烟酒更是不沾。为了演好戏,马老一贯坚持吃饭只吃六成饱,因为她担心一吃饱,身子就不那么灵便了,声音也不会那么纯正了。

  “其实我不是讲究养生之道,就是为了能演戏、为了保护嗓子,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阴’,锻炼出了好身体。”马老还告诉记者,直到现在她也没放松过练功,“不管再忙,我现在也要抽时间练功。每天早上练练功、压压腿、浇浇花;饭后坚持走1000步——这样我才能在舞台上蹦蹦跳跳,踢腿还能踢过头顶,演起戏来手、眼、身等都能符合要求。”

  爱演戏 开朗不生气

  马老爱演戏,只要能为群众演出,她从不计较报酬和个人得失。“我小的时候嗓子不好,能给我个角色演就很满足,从来不挑角儿。”马老回忆,后来喊出了金嗓子,人也越来越出名了,但她不挑角、乐意为群众演出的风格却一辈子没有变。

  “有人常说同行是冤家,可我觉着同行是朋友。”马老说,她看待同行们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人家好就向人家学习,看别人要看他们的长处,找自己的不足。”马老还举例说,仅《穆桂英挂帅》这出戏,她最少向20多位前辈、名师进行过学习,不论行当、剧种、年龄,只要有长处,她就注意学。

  1942年,20岁的马金凤在安徽蚌埠演出,当地的名演员徐艳琴的名气在她之下,戏班决定由马老演主角,但马老为了团结同行,主动要求让徐艳琴演主角,令当地观众十分感动。“我什么角都演过,什么行当都试过,这也恰恰锻炼了我。”回头看过去的经历,马老十分开朗,任何事情,她似乎都只会从好的一面去看待,甚至在“文革”时期挨揪斗、头发被剪、胳膊被扭伤,还被关进“牛棚”,但一想到演出,她的心也开阔了,就不生气了——对于斗她的人,她认为他们情有可原,不能记仇。在自己恢复职务后,马老对他们一视同仁,关心爱护。在这样良好的心态下,不重名利、不争强斗胜,博采众长的马老,最终创立了独树一帜的豫剧马派。

  “个人再大的事也是个人的事,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一个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吃好、穿好、住好,还要时常为别人想想,多做好事,心情愉快,心里踏实。”这段话,马老说得分外郑重。近年来,马老不顾高龄,坚持率团到全国20多个城市演出,还经常深入工矿、农村、部队,为基层群众演出。明年就是马老舞台生涯80周年了,祝愿这棵豫坛不老松永远挺拔、健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