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目前有30多万液化气用户,而液化气供应市场却因管理缺位,出现了无证经营“黑户”多,贮存及运输环节安全隐患多,液化气缺斤短两、掺杂使假、质次价高等坑害消费者的现象。昨日,市市政局向媒体表示,要在不影响居民用气的前提下,整治液化气市场。
质次价高 安全事故不断
近期,郑州市场上的液化气又涨价了,但市市政局安全生产管理处接到不少群众反映,买到的液化气出现燃烧不足、断火、缺斤短两等现象,以前一罐气能用一个半月,现在连一个月也用不到。经该处调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倒气户”或代销商在液化气中掺入了非民用的燃料二甲醚,有的液化气中二甲醚甚至占到20%以上。
按照《城镇燃气设置规范》、《郑州市液化气管理条例》等规定,液化气代销点必须设置在平房内,且邻近的房间内居住人数不得超过2人,过期的液化气瓶不得继续使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目前,郑州市除了10家储罐站、60家供应站经过市市政局批准外,其他近4000家代销点都是无证经营的“黑站点”,硬件设施根本达不到安全标准。此外,配送环节违章使用三轮车、面包车,大量的过期液化气罐仍在使用等,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液化气爆炸事故的连续发生。
多头管理 僵局亟待打破
据介绍,民用液化气从出厂到居民家中,至少经过5道中间环节,即炼油厂——储罐站——供气站——代销点——居民家中,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其中,交通部门负责运输车辆的审批,技监部门负责压力容器的监管,消防部门负责站点消防设施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查处无证经营、缺斤短两等,公安部门负责违章车辆查处,安全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市政部门负责行业综合管理。相关管理部门各行其是,缺乏全盘考虑,监管不力,个别部门甚至以收费代管理,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黑户”、“倒气户”的存在及掺杂使假等违法经营行为。“目前亟待确定一家部门牵头,对液化气市场进行整治。”市市政局副局长张运通说。
不会因整治让市民没气烧
作为液化气的行业主管部门,市市政局表示,将协商各部门联合对省会郑州液化气市场执法,整治内容包括4个方面:未经检验的液化气瓶不得供气;查处无证代销点,对硬件达标的代销点颁发证件;查处掺杂使假经营行为;统一配送车辆。在整治中,将逐步建设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整治将充分考虑液化气用户的需要,尽可能疏通配送渠道,保证液化气供应,“不会因整治让老百姓由‘烧赖气’到‘没气烧’。”张运通表示。
为配合液化气市场的整治,市公用业协会已向30家会员单位下发了《郑州市瓶装液化气行业自律公约》,要求各会员单位诚信经营,不掺杂使假,不缺斤短两,不使用安全不达标的液化气瓶,不搞损害公众利益的价格同盟。如违反《公约》的规定,将扣除其缴纳的诚信经营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