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继名相子产之后,郑国出了个政治家游吉。作为小国之卿,对内他施以仁政,以德治国;对外则不亢不卑,左右逢源,为郑国的生存和尊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游吉,字子太叔,公孙虿(音才)之子,郑大夫游贩之弟。郑简公时为大夫。史志称他“秀美而文,熟于典故,继子产为政,不忍猛而宽”,“善为辞令”。正因为如此,子产死前,力荐他为郑相。他上任伊始,积极推行子产作封洫(改革田制),作兵赋(按土地多少收取兵赋),履刑书(按铸在鼎上的刑法办事)的政治主张。但由于士大夫们的反对,致使郑盗贼为患,加之奴隶起义,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他派兵“攻盗”(镇压),平息了叛乱,对此他痛心不已,说这都是没按子的改革办法造成的恶果啊。在他的努力下,社会逐渐稳定,生产得以发展。对外交往方面,由于游吉的努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简公二十一年(前545年),游吉出使楚国,至汉水,遇楚官员拦截,并斥责他说,按盟约规定,应国君前来,你身为小官,岂能担此大任?今吾王要你回去。游毫无惧色,针锋相对,反驳道:当初结盟,旨在维护小国利益。今我千里迢迢奉命而来,代表国君上贡于楚,被你们拒之门外,足见你们国君“以缺君德,失信天下”。于是愤怒而返。他不惧强势、大义凛然的态度,长了郑国的志气,灭了楚国威风,从而得到国人的称赞。
此后,游吉曾多次出使晋国。或参加葬礼,或参加有关庆典活动,面对强大的晋国,他坦然面对刚柔相济,相机行事,往往化险为夷。据乾隆《郑县志·人物志·列传》记载:公元前514年,晋顷公亡。郑献公命游吉前往送葬,晋人颇有微词,质问游,(晋)悼公死时,有你们子西吊唁,子矫送葬,今天你为何一人前来呢?游理直气壮地回答说,各国之所以归服于晋,是因晋乃礼仪之邦。虽然小国应臣服大国但大国也要尊重小国。这样才能和睦、平等相处。过去我们按规定办法,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以往我们朝贡不缺,患难与共,现在我们国君年幼体弱,难以成行。让我一人前来,有何不妥呢?晋人无言以对,只好作罢。以至于郑献公八年(前506年)游吉死后,为之送葬的晋国重臣赵简子,不仅悲痛万分,还满怀深情地赞许道:“当年见面,夫(游吉)曾赠我九言:无私乱,无怙富,无特宅,无违同,无敖礼,无骄能,无复怒,无谋非德,我会永世不忘啊!”游吉德才之高,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