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重庆此番新政并非心血来潮。事实上,在允许农民土地入股的新政出台之前,距重庆市区约100公里的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已经开始了农地入股的试验。
由来:
麒麟村迈出最早一步
在麒麟村,入股的农民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农村集体成员,也是公司股东。同时,他们还在公司工作,像城里人一样,领取一份应得的工资收入。
“成立公司,完全是形势逼出来的。”43岁的余安全告诉记者。瘦弱的他好像柑橘园里没有长成的柑橘苗。余安全是宗胜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同时还是麒麟村村委会主任。余安全是麒麟村少有的富户,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余安全就走南闯北,做起了水果批发生意。
1998年,余安全回到村里,先是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试种枇杷。而后逐渐扩大规模,转租了村民的几十亩土地。也就在当年,这个公认的能人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余安全的示范带动了其他村民也开始种果树。
然而,余安全发现,一家独户的种植方式很难形成规模,水果的质量也难以标准化,而变幻莫测的销售市场就更难把握了。石堰镇政府意识到,要想做强做大,就必须改变过去“零敲碎打”式的生产经营模式。
7月初,重庆在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公司。在重庆获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这一新政策的出台备受关注。
其实,在这一新政出台前,重庆市长寿区麒麟村就已经开始了悄悄地试验。敏感的浙商“嗅”到了商机,据有关人士透露,到今年7月份,在渝的浙商已斥资1亿元组建专门投资公司,要尝鲜“农民土地入股”。
土地流转的闸门已经打开,重庆能否从此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在确保耕地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重庆如何能够既获得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用地,同时又使农民切实分享到土地的收益?这一切还有待于观察。
为解决种植的用地问题,“拿土地当股份”的构想开始出现。余安全回忆,2005年8月,镇里的领导找到他,表示愿意提供300亩地让他做土地入股的试验。“当时我压力很大。”余安全说。
当土地入股的构想在村里传开后,这个有着1320户的大村庄再也无法平静下来。看到余安全不仅把自己租来的上百亩地全押上,还拿出了5万元现金,730多户村民对土地入股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表示愿意加入。村民的热情让余安全大感意外。
“土地入股是新鲜事务,搞不好会带来隐患。为了防范风险,我们最终决定在508户的514亩土地上进行试验。”石堰镇党委书记杨通胜表示。
如今,地有了,柑橘苗也有了,今后的销路也不用愁,但树苗从种植到挂果需要5年的周期,这5年的管理养护费用如何来?虽然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愿意提供贷款,但麒麟村的村民不能借款,他们必须注册公司具备法人资格。
通过反复的动员选出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人数,长寿区政府财政承诺贴息,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重庆市工商局最终同意特事特办。2006年3月,重庆宗胜果品有限公司在麒麟村挂牌成立。余安全当选为公司董事长。公司注册资本362.03万元,其中514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评估作价253.42万元,货币资金25万元。货币资金中由麒麟村508户农民和恒河公司共同投入,双方共担风险。
扩大:
模式被复制到其他地方
由于柑橘要2009年才挂果,宗胜公司就采取“长短结合”的经营方式。果园里相继种植了青蒿和时令蔬菜等,去年业务收入达13万元。除去管理成本外,股东每亩地仍有200元收益。
在杨通胜看来,当前麒麟村的试点效果明显。宗胜公司对土地进行统一经营管理,恒河公司提供技术培训与技术支持。6万株柑橘苗成功种植下去后,成活率接近100%。人为损耗更是微乎其微,到目前为止仅丢失两棵,孩童损坏一棵。
根据估算,等到柑橘挂果的季节,每亩土地每年的产值将达到4000元,除去成本,每亩地的收入有2000元以上。如果像过去那样,每亩地每年的收益只有250元左右。无疑,农民的纯收入将大大增加。
杨通胜介绍说,麒麟村当前的发展模式开始被复制到石堰镇其他村庄。据介绍,雨台村和兴隆村一共拿出500亩地做试点,而麒麟村的试点规模也已经扩大。
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个在余安全眼中“被逼出来”的土地入股,成为一场大试验的序幕。当初的特事特办,如今已经无法满足试验区的城乡统筹需要。
合法化:
工商局出台规定
7月1日,在重庆市工商局局长王元楷到麒麟村考察过后,重庆市工商局出台了《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服务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就重庆实施城乡统筹改革出台了50条具体措施,并从即日起实施。
《实施意见》第16条规定:“支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在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内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和独资、合伙等企业的试点工作。”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其本着‘先试先行’的改革思想,经过实地调研、探讨,我们就怎样既加快土地流转,又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进行了大胆探索。”曾经多年在基层任职的王元楷对此表示。这位对城乡统筹深有体会的官员很清楚,这条政策的出台,对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必将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对于“土地流转”新政为何隐蔽地出现在这50条措施中的疑问,重庆市工商局宣教处赵处长对记者解释说:“这50条措施由工商局制定,是工商局结合自身工商部门的职能为服务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提出的具体意见。”
随着工商局文件的出台并实施,农地入股名正言顺,这种原本模糊的土地流转形式亦从此得到政府支持,麒麟村的模式在更大的范围内被推广。
试水:
浙商斥资1亿办公司
敏感的浙江商人就从中“嗅”到了商机。重庆市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郭向东对记者透露,在渝的浙商已斥资1亿元组建专门投资公司,要尝鲜“农民土地入股”,在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建立3000亩食品工业园区。
郭向东称,该园区将尝试农民以土地入股企业的试验,利用浙商的资本和资源,让农民一方面凭着土地成为园区的股东,又通过就业成为园区的员工。他说,该合作项目选择了九龙坡白市驿镇的一个村,计划在那里建立一个食品加工基地,实行农民以土地入股,并招聘农民作为员工,当地农民既可以做股东,也可以做工人。
“除此之外,投资公司还将发展第三产业,以及科技农业、旅游农业等方面的项目。”郭向东说。
对于未来,郭向东信心满满。因为就在郭向东宣布这一投资计划的半个多月前,重庆已正式批准九龙坡区为该市首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示范区,率先启动改革。在这些企业家看来,“先行先试”意味着机遇。
知情者透露,作为示范区的九龙坡将推行“以住房换宅基地,以社会保障换承包地”的试点。
未来:
腾出2000亩宅基地
在农地入股方面率先吃螃蟹的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还希望走得更远。石堰镇党委书记杨通胜希望,在保证耕地面积总量和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把全村3880多亩耕地聚拢起来,使土地发挥最大的产能。他们还计划统一修盖楼房、超市、卫生所、幼儿园,过着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统一修盖楼房的好处在于:如果将现在分散在全村30多个居民点的1320户人家集中居住,换出来的宅基地至少有2000多亩,这对于刚刚明白“土地也能生钱”这个道理的村民而言,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将来换出来的宅基地用来做什么?它的答案还模糊不清,掩藏在这个山城浓重的雾气中。或许,一切皆有可能。
入股土地拿去盖楼怎么办?
风险:
入股后土地承包经营权 已转让 风险无法回避
农地入股的试验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但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也无法回避。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曹兴权博士告诉记者,“入股”是投资行为,既然农民是股东,肯定存在风险。
曹兴权分析,从村民入股的那一天起,他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就已经转让了,就已经和公司一道承担风险。如果公司经营不善,农民想退股怎么办?但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股份不能退只能转让。如果公司倒闭,按照《破产法》的规定,债务人必须用现行所有财产清偿所有债务。这也就意味着,作为股东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就永远地失去了。
幸运的是,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努力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在推广麒麟村模式的同时,石碣镇正在酝酿向这些以农地入股成立的公司派遣“财务总监”,以期加强监管。等到公司运行顺畅后,政府再撤回这些财务监督者。杨通胜很清楚,万一公司经营不善或者破产,最后还是得由政府埋单。
长期研究农村土地问题的曹兴权博士还担心,农村土地流转可能造成一些土地性质发生转变,农业用地最终却变成了建设用地。“尤其在接近城市边缘的地区,这个风险肯定存在。”曹兴权说。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看来,重庆建立试验区最大的含金量就是“先行先试”,其侧重点不在于政策和资金,而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
易小光认为,“如果农民入股的公司经营不善甚至破产,担保公司应该承担责任,政府应该承担经济风险。毕竟,不能把农村居民当成一般的市场主体来对待。”他认为,为防范风险,建立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尤为重要。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