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区街新闻
3  4  
PDF 版
垫资28万为村民修通致富路
一根丝瓜秧结出俩连体“兄弟”
20个专业等你来报名
15年穿行在大街小巷
图片新闻
南关社区居民慰问子弟兵
沉迷大学生报名网络义务观察员
上街严把三关 缓解人地矛盾
区街
中原区为政府机构做“减法”
惠济区为企业技校搭鹊桥
上街区招聘暂住人口协管员
金水区拆除一无证农药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15年穿行在大街小巷
——记为郑州地名路名奔波的赵国洲老人 ■本报记者 李 娜 赵文静 实习生 徐玲艳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07-26  来源: 郑州日报  
  奔波——是我的精神支柱

  “研究郑州市地名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主要部分,这是我的精神寄托。”提起这15年的“奔波”,赵国洲满脸笑容。从1992年开始,只要有时间,天气还好,他就会骑上自行车到各条道路上看看,收集信息,绘制自制地图,然后再把发现的违规门牌号和路名反映给相关部门,这一坚持,就是15年。

  15年来他收集到两大摞半米高的几百份资料,这几乎都是他自己骑车“跑”出来的,自行车已经被他骑坏了两辆,他用自行车的轱辘来丈量路程,就是利用这种方法,他在2000年曾绘制出郑州市300多条街道两边的门牌分布图,“自行车轱辘转一圈是3.75米,门牌之间距离有多远,我都会量它几遍。”他的这种测量方法被业内人士称为很有创意,操作性很强。

  对于门牌的编号,他也颇有“研究”。1995年,他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定向式的编排方法,建议道路东南方向门牌为双号,西北方向门牌为单号。在1996年我市对门牌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时,红旗路,丰产路,红专路等30条重点路段和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门牌编排就使用了他的方法。据他讲他的这种编排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意义,他说:“太阳从东边升起,南边日照最强烈,东边和南边有一定的阳刚之意,而我国的身份证上男性单号,它们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2004年郑东新区在网上征集路名的时候,他也是积极参与,一个月之内就制作出了210条道路、105座桥梁、2条运河的名字,还为此次的征集活动制定了一套评审方案。

  2007年6月7日,我市对地名进行整改,赵国洲更加忙活起来,“能为咱自己的城市作出一点贡献,对我来说也是幸福的事。”

  坚持——不能让路名一直错

  知道赵国洲十几年骑车奔波征集地名资料的时候,不少朋友都不理解,他们说:“你图个啥,又不是你个人的事。”赵国洲说,道路是大家共有的,错了之后会给邮递、运输、救护、抢险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路名、门牌号是一个城市的坐标,不能就那么错着。”

  提到风雨无阻的15年奔波,赵国洲毫不后悔,“学到不少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不说,还能给城市作点贡献,我身体得到了锻炼,退休后生活也充实多了。”由于多年的行走,他现在对郑州的道路和门牌了如指掌。“只要说个地方我就能知道它在的位置以及门牌编号方法。”朋友们戏称他是郑州的“活地图”。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郑州市的相关部门能够拿出切实的行动,把混乱的门牌号和路名理顺治好,我也会一如既往地进行地名纠错工作。”

  他被誉为郑州的“活地图”,说到路名和站牌,如数家珍,头头是道;他被妻子说成“老拗”,骑着自行车,带着干粮,一点不顾及自己已经70岁了;他的名字被不少市领导所熟知,郑州不少道路的命名他都积极地参与过。

  他叫赵国洲,一名普通的郑州市民,15年来,他骑着自行车带着干粮,奔走在郑州的大街小巷,为郑州的地名和路名出谋划策,做着不普通的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