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都市新闻
3  4  
PDF 版
金水路、“四桥一路”昼夜禁止货运机动车通行
公交出行成众人关注焦点
方寸之地 文化留香
他的心里装着病人
交通违法曝光台 昨统一上岗
一张贺卡一颗心 祝福送给解放军
公车司机交通违法 警方书信通知单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他的心里装着病人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唐江文 文 丁友明 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07-27  来源: 郑州日报  
  人物档案

  朱卉敏,1983年12月入伍,1989年贵阳医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任省武警总队医院脊柱外科治疗中心主任。

  他,名字秀气,“块头”却很大。一把小小的手术刀在他手里创出了一串串惊人数字:5000余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3000多例椎间盘镜手术,上千例颈椎病手术……

  他就是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神经脊柱外科主任朱卉敏。

  20年 手术近万例

  朱卉敏自小聪慧好学,后考上了贵阳医学院。在学校,他刻苦钻研,为从医打下了坚实基础。参加工作后,他曾在武警部队外科系统组织的一次手术大赛中,过关斩将,摘取了桂冠。

  “朱主任,求您治治李排长吧,去了许多大医院,都不敢收他!”去年初春的一天上午,一位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年轻排长被战士抬来。

  朱卉敏知道刀尖上的风险。一连几个不眠之夜,一套详细的手术方案在他心中产生。在这场向手术极限挑战中,他凭着深厚的功底和临床经验获得了成功。

  从医20余年,朱卉敏带领科室在省内和武警部队首家开展椎间盘镜技术,成功进行3000余例手术,在武警部队和河南省率先开展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治疗颈椎病,完成手术病例近千人,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带领科室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

  被誉为“江北第一镜”

  朱卉敏爱钻研,在国外兴起椎间盘技术时,他悄悄来到上海一家大医院拜师学艺,为了找到专家,他在手术室门口足足蹲了3个多小时。之后,他在全军和全省率先引进该技术,第一年就做了200多例手术,被誉为“江北第一镜”。

  “朱一刀”的美名不是浪得虚名。朱卉敏做手术心细如丝,所做的5000余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中,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才11岁,在全省绝无仅有。

  去年重阳节,有个河南老太太到日本看女儿,腰椎间盘病突然发作,到当地医院治疗,不料专家说:“你们河南有个专家很有名,我建议你回去做。”

  病人的110

  朱卉敏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患者纷纷慕名而来。每天至少3台手术,最多时一天9台,但他从不叫苦叫累,总是热心为患者服务。

  朱卉敏心里装着病人。他的手机24小时为病人服务,不论白昼,不论住院出院,只要咨询有关椎间盘病的,他都耐心解释,被称为“椎间盘病人的110”。

  针对椎间盘治疗混乱现象,2005年4月,朱卉敏将治疗椎间盘突出的30种技术集中起来,成立了一个椎间盘治疗超市,患者可根据病情自主选择治疗方法。

  去年年初,在一次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上,朱卉敏得知在欧美一些国家,有不少免费椎间盘学校,经过讲座,80%以上症状轻微的病人不经治疗就能痊愈。朱卉敏和科里的同事一道,精心准备一年后,河南省唯一的一所公益性椎间盘学校“开学”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