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3  4  
PDF 版
院团改制 改出一片好景致
23次交通违法 未见一次接受处理
公交冒黑烟 甭想再上路
百名丽人黄河岸畔玩冲浪
市长带头捐款帮元欣
专家齐聚巩义 纵论豫商文化
河南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盈利725亿
偷瓜被抓还打人 反讥瓜农太小气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我市文化体改千帆竞发 积极稳妥向深度推进、面上拓展
院团改制 改出一片好景致
本报记者 左丽慧
中原网  日期: 2007-07-29  来源: 郑州日报  
  “自从剧院开业后,只要有演出我都来看,他们演出质量高、剧院服务好,现在我看戏特别方便……”家住陇海路某小区的宋女士是个豫剧迷,说到凤凰演艺中心开业,别提她有多开心了。

  这家新开业的“凤凰演艺中心”隶属于市豫剧院,实行企业化管理,与豫剧院现有的全供、差供模式一起构成了市豫剧院的“一院三制”。“每次演出前我们都要给演员作演出动员,演出结束后连夜开会,查找演出中的不足……”市豫剧院院长虎美玲介绍,演艺中心开业前,以她为首的院领导还担任了“推票员”的角色,到各大企业推票——这些情况引起了记者对市豫剧院如何进行体制改革的关注,并把目光延伸转向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全貌。

  文艺院团“一院一制”

  提到郑州市文艺院团的改革,最为知名的就是郑州歌舞剧院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探索性成果,并带动着我市文艺院团实行“一院一制”改革。

  郑州市文化局局长齐岸青告诉记者,在歌舞剧院的影响带动下,我市对具有地域特色的豫剧院、曲剧团进行合并,准备成立郑州戏曲艺术剧院,并采取政府扶持、定额补贴,内部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保护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目前改革方案已初步确定。

  “对具有一定自我发展能力的市杂技团等院团,我市积极探索股份制改造的路子,转企改制,推向市场,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齐岸青表示,体制改革需要过程,我市文艺院团将针对不同性质特点,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改革措施。

  事业产业齐头并进

  “就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整体情况而言,也存在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经营性单位区别对待的问题。”市委宣传部事业发展处李兴志说,对郑州市图书馆、市博物馆、郑州群众艺术馆、郑州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我市坚持创新内部管理体制,加快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了单位活力,提高了服务水平。

  2004年,郑州市文化局所属公益性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向全社会公众开放,以此为契机,我市摸索出一条创新公益文化运行机制、增强文化事业自身发展动力的新路:通过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场馆,强化优质服务,带来观众人数的大幅增加,观众的增加带来新的商机,新闻媒介和企业赞助参与到文化场馆开放活动中来。二七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城隍庙等单位积极开展专题展览冠名权、企业开馆日、文物鉴宝、展品拍卖、文化庙会等活动,创造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从市城隍庙和文庙免费开放就可见一斑。“这两年来,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对城隍庙作了修整。”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处长宋秀兰介绍,免费开放拉近了市民与文化的距离,城隍庙由过去每天接待游客20多名,增加到四五百人,在节假日期间每天的游客人数高达数千人。

  “对经营性文化单位,我市则加快其转企改制和企业内部机制创新。”李兴志介绍,对郑州影剧公司、郑州新华书店等经营性事业单位,推进转企改制,“把原郑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郑州市演出公司两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合并,组建了郑州市影剧公司,进一步的深化改革目前正在进行之中;对郑州广电网络公司、郑州日报印刷厂等文化企业单位,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新闻单位机制创新

  李兴志介绍,我市还积极推进新闻单位机制创新。在广播电视资源上,把原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郑州经济广播电台、郑州文艺广播电台整合成新的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把原郑州电视台、郑州有线电视台整合成新的郑州电视台,优化了新闻播出结构,增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整体实力。

  同时,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试行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总监负责制,出台了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首席制”评定办法,增强了内部竞争活力。2006年,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经营收入同比增长21%,郑州电视台经营状况也有了明显好转。

  在报业资源上,我市对郑州日报社原有的《郑州晚报》进行重新定位,作为都市文化生活类晚报。同时兴办《郑州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主要承担新闻宣传职能。

  在经营业务方面,我市对报社发行中心的资产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成立了郑州中汇传媒有限公司,全面代理经营郑州日报社所属报刊的征订发行投递工作。今年5月30日,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向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郑州晚报率先尝试新闻宣传和报刊经营业务的分离,组建了郑州晚报有限公司。

  在内部管理机制创新上,郑州日报社大力推进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郑州日报》先后出台了岗位管理、业绩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确立了新闻监测机制、新闻评价机制、新闻策划机制、人员能上能下机制;对《郑州晚报》,领导班子实行聘任制,对全体工作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大大搞活了内部机制,提高了市场竞争力。2006年,《郑州日报》和《郑州晚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全面完成各项新闻宣传任务的基础上,报业经营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全年经营收入比上年增长22%,成本下降19%。

  试点先行逐步推开

  “在改革推进上,我市紧抓郑州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的机遇,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确立了郑州歌舞剧院、郑州日报社和郑州影剧公司等改革试点单位。”李兴志介绍说,在试点单位改革的带动下,全市宣传文化战线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创新和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积极稳妥地促进文化体制改革向深度推进、面上拓展。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