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俊礼)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日前发布消息,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049元,同比增加719元。从2003年上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全市农民年人均现金收入由1916元增加到4049元,五年间翻了一番。一曲曲丰收之歌洒满希望的田野。
农业连年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市农业生产遭遇了干旱、禽流感等自然灾害,还受到农资涨价、粮价下跌等不利因素影响,但是我市农业连年迈上新台阶。郑州市农调队的统计显示:
——“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增加值由42.4亿元增加到72亿元,年均增长5.3%。农林牧渔总值由95.2亿元增加到125.5亿元。
——去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7.1亿元,同比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5559元,同比增长16.4%。
有关人士分析,我市强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民增收的保障。
好政策为农民增收鼓帆
2004年年底,省委书记徐光春在省委工作会议上宣布:“从2005年起对全省所有的县(市)全部免征农业税。”
我市在贯彻好“两免三补”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近年来,全市财政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支出超过10亿元。好政策落实到农民身上,就能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今年,我市夏粮播种面积262.3万亩,比上年增加1.9万亩;小麦总产量为78.23万吨,比去年增加0.6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龙头企业带动72万农户
随着现代农业产业不断推进,我市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批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企业不断涌现。今年,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望突破200家,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40亿元,建成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170万亩,带动当地农户72万户。
农民开始“抱团”闯市场。据统计,全市累计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45个,入社者达到3.28万户,生产经营范围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机及农资服务等领域,成为带领农民增收的“引擎”。
新农村建设开辟新财源
新密市的李湾村、桥沟村等地经过改造后,不少人争抢着租下土地办农家乐。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建设新农村,科学规划先行。我市制订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涵盖了农村产业布局、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农村路网配套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村居环境改造和配套等各个方面。
有人这样憧憬农村的未来: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公园,一年四季是乐园。我们有理由期待,这幅“小康、生态、文明、卫生、和谐”的崭新画卷正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