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3  4  
PDF 版
寄宿屋里的 大学梦
中牟籍士官卢文革获总后 “三优标兵”称号
拾音报警 视频监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寄宿屋里的 大学梦
本报记者 梁 晓 赵文静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07-31  来源: 郑州日报  
  尽管有思想准备,但袁晓刚的家还是让记者吃了一惊。

  袁家的大门就是一块破旧的木板,院墙是用砖头垒起来的,没用一丁点儿水泥和大沙,一阵风吹来,整座墙都在摇晃。半米高杂草的尽头就是袁家唯一的一间青瓦房,屋里阴冷黑暗,只有些许阳光透过屋顶的缝隙直射进来,地面上全是被雨水打成的小窟窿。除了木床、书桌以及一盏电灯外,屋内只有那堵贴满了袁晓刚获得的各种奖状的墙壁,让人看了心里多少有些温暖。

  袁晓刚家住新密县刘寨镇赵沟村,今年考入了河南大学。接到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刻,他除了喜悦之外,更多的是感到沉重,学费成了他心中的一块石头。

  寄宿屋里圆大学梦

  “我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今年高考前一天我还在输液,幸运的是终于考上了。我选择的的是医药学专业,希望将来能找个好工作。”袁晓刚坐在书桌前,书桌上堆满了书本,旁边放着一块纸板,上面写着:为了大学,拼了!

  袁晓刚一家现在住的房子是他大伯为了让他和弟弟更好的学习,专门腾出来借给他们住的。“大伯告诉我和弟弟,只有走出去,才能出人头地,所以,大学是我唯一的选择。”

  梦想起飞如此沉重

  “晓刚上高三的时候,我们全家四口人开始寄宿在这间瓦房。以前的日子过得还行,但是2003年我到兰州打工时突然得了脑溢血。为了给我看病,家里能卖的东西全都卖了,现在还欠人家一大笔钱,是我拖累了他们啊。”说这些话时,袁晓刚45岁的父亲脸色通红。

  “他爸爸的身体一直没有好,家里除了两亩多地外基本上没有别的生活来源。现在,我偶尔出去打点零工,每个月还能拿回来400块钱,一家人就靠这点钱生活。”母亲马文花一提到家里的情况就面露愁容,“孩子就要开学了,可是1万多元钱的学费现在还没有着落。”

  “我爸爸身体不好,家里全靠妈妈一个人操劳。平时在家里,他们宁愿不吃菜,也不舍得多花一分钱,省下的钱全都给我们交了学费。我现在在一家工厂找了一份临时工的工作,能挣一分是一分吧。”看着一贫如洗的家,袁晓刚的表情很复杂。

  博爱助学 圆梦2007

  本栏目由郑州日报与郑州市红十字会合办。期待您与我们共同关注,伸出关爱援助之手,圆他们的大学梦想。

  捐助电话:67170099 67170800

  户名: 郑州市红十字会

  账号:41001523024050001554

  开户行:建行郑州桐南支行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