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李剑英,1964年5月出生于郑州市金水区姚桥乡,1982年6月进入航校学习飞行,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空军上校军衔,一级飞行员。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飞机撞鸟,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密集的村庄和人群,毅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幸殉难。
父母:感觉剑英不曾离开
7月26日,在金水区龙子湖办事处的安置小区里,李剑英烈士的母校——金水区龙子湖小学的学生来看望他们共同的“爷爷”和“奶奶”。李剑英烈士的父亲李德福和母亲张爱勤在这里过着平静的生活。
李剑英烈士母校学生的到来,让两位老人悲喜交加。一进门,李德福便招呼孩子们坐下,慈祥地抚摩着孩子们的额头,接过孩子们送来的鲜花,张爱勤却忍不住眼泪直往下掉,她低低地告诉记者:“看到这群孩子,就感觉剑英还没有离开我们。”说这话时,张爱勤从怀里摸出一张十年前的照片,照片上的李剑英神采奕奕,张爱勤用手轻轻抚摸着照片说:“剑英是几个儿子中最英俊的。”
照片勾起了张爱勤的回忆,“出事前一个多月他还打电话过来,说今年一定会回家团圆!”说这话时,张爱勤深深地叹了口气。此时,记者突然想起,在李剑英烈士的追悼会上,李剑英的母亲一遍遍责备儿子:“你是英雄,咋不把飞机开回来呀?”张爱勤对儿子的那句埋怨话感动了多少人!
儿子:有一个“蓝天理想”
李剑英的大儿子李隼对于父亲有着别人难以理解的敬仰之情,尽管和爸爸见面的机会很少,但是“全天候”一级飞行员,安全飞行2389个多小时,数十次参加驻训、考核、轮战以及为26国驻华武官飞行表演等重大飞行任务,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1次,还获得了“空军飞行员银质奖章”,父亲的这些成绩刻进了李隼的大脑。
今年暑假,李剑英的大儿子李隼从银川赶回来陪伴爷爷奶奶。正在银川唐徕中学上高三的李隼十分独立:“从银川回到郑州,我都是一个人,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会坚强。”李隼回郑州有一个星期,除了给爷爷奶奶打扫好卫生,陪他们谈心、散步,他还把课本带在身边。说起将来,李隼说他和父亲一样,有一个“蓝天理想”。他告诉记者:“我的视力不好,不能像爸爸那样当飞行员飞上蓝天,但明年我想考上长春一所航空航天大学,以后负责空军的地勤工作,让飞行员能够放心飞翔。”
老师:要用英雄事迹激励校友
金水区龙子湖小学体育教师李永安说起李剑英赞不绝口:“学习用功,特别懂礼貌。”今年1月份,听到李剑英牺牲的消息后,李永安感到震惊和悲痛:“他的技术绝对没问题,如果不是为了保护国家和群众的生命财产,他一定能够生还。”
去年在兰州采访时,李剑英所在部队的领导李少华也给记者说了一件小事:在烈士牺牲消息对外公布后的第二天,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吃力地将一个大大的花圈扛到了部队大门外的哨兵岗位旁边,花圈上只有烈士的名字,落款是“当地群众”。而在李剑英烈士牺牲的地方,每天都有周围的群众自发的组织悼念活动。李少华说:“英雄不是用豪言壮语去衡量的,最重要的是看他在群众心中留下了什么样的位置。”而李剑英的母校——金水区龙子湖小学,也准备将英雄事迹汇编成册,以此来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