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纪念建军80周年特刊
3  4  
PDF 版
关怀·激励·重托
忠诚戍边 守土有责
信念·意志·纪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信念·意志·纪律
——记济南军区驻豫某红军师 本报记者 王一博 通讯员 黄 健 陈了了
中原网  日期: 2007-08-01  来源: 郑州日报  
  实战演习场景:快速登车。 曾宪平 摄
  编者按:7月17日、18日,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及省内部分媒体对“铁军”事迹进行报道后,省委书记徐光春两次批示,要求广泛宣传“铁军”,认真学习“铁军”,大力支援“铁军”。“八一”建军节前夕,本报记者走进这座军营,捕捉到一个个展示“铁军”风采的镜头。

  “铁军”精神:听党指挥,忠于人民,坚贞不渝的铁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百折不挠的铁的意志;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牢不可破的铁的团结;令行禁止,执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勇猛顽强,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铁的作风。

  这是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这是一支浓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英雄部队!战争年代,打响了南昌城头的第一枪,举起了秋收起义的大旗,走过雪山草地,跨过北国南疆……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出了“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练就了长江抗洪中的铁军官兵……每逢党和国家、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总是冲锋在前。这,就是素有“铁军”之称的济南军区驻豫某红军师。

  红军队伍 传承“红色基因”

  在师史馆里,一张张泛黄的图片和各类翔实的文字资料,记载了该师光辉的历史。1925年11月,由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转化而来的“叶挺独立团”在广东肇庆成立;1926年10月,担当北伐先锋的“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血战贺胜桥,率先攻入武昌城。武汉人民以“铁军”盾牌相赠;1927年秋,“叶挺独立团”打响南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后,在井冈山与“秋收起义红二团”一起,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师”。这,就是今日该红军师的前身,是全军历史最悠久的老红军部队。

  1927年9月,一支来自湘赣边界的农民自卫军在秋收起义后转移至一个叫三湾的小山村。在这里,毛泽东亲自发展了6名党员,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

  作为“支部建在连上”的发源地,该师十分珍惜这一传统。陈永龙,是该师“秋收起义团”六连的一名普通士兵,在他患白血病生命垂危时,仍然用颤抖的手,一笔一画地书写了第5份入党申请书。2000年12月22日,也就是他去世的前3天,陈永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长征途中,这支部队血战湘江、抢占娄山关、四渡赤水、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一路斩关夺隘,被誉为“开路先锋”;抗战烽火里,大战平型关,令日寇胆寒。解放战争中,出征北上,战辽沈、打平津,之后挥师南下,进军两广,解放海南岛,把战旗插上了五指山……在血与火的年代里,铁军走出了5位共和国元帅、7位大将、21位上将、15位军事家,共300多位将帅。

  “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之所以能在身中14刀的情况下,仍然以钢铁般的意志浴血斗歹徒,就是因为他抱着“即使牺牲也不怕,因为我是共产党员”这种纯朴而赤诚的信念。

  “铁心跟党——党旗指向哪里,滚滚铁流就开到哪里!”在这些口号的感召下,“红色资源”在全师军营里更加丰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钢规铁矩 打牢思想根基

  大胜归来,向上级汇报自己的不足是“铁军”一贯作风。

  2004年9月,该师圆满完成了“铁拳——2004”军事演习任务。班师后,师党委来不及休整,又带领官兵“翻箱倒柜”地查找演习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并就5个方面向上级写出汇报,请求给予技术支援。“没有实作风,就带不出铁队伍。”师政委周和平说,“随着部队的快速发展,遇到了很多新考验、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求真务实,防止作风漂浮、好大喜功等问题出现。”

  2006年老兵退伍前夕,想留队转士官的上等兵很多,而名额却相对较少,竞争空前激烈。一天,某炮兵团团长郭永忠的一个老战友打电话想让自己的一个亲戚转士官,开始郭永忠委婉地回绝了。但这位老战友并不想罢休,后来,整个楼道的干部都听到了团长气愤的声音。“任何权力都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这一点任何时候也不能动摇!滥用权力必然失去威信!”

  于是,在铁军师、团党委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们都在‘钢规’中生活,在‘铁矩’中工作。”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逐渐找到了这“钢规铁矩”的含义,那就是:人品官德、廉政制度和监督审查。

  从难从严 练新时期“铁兵”

  战争年代,铁军历经战役战斗3000多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些年,该师坚持一切训练、一切建设、一切准备,都往真里抓、往实里抓、往严里抓,努力锻造一支谋打赢、练打赢、能打赢的特别过硬部队。

  2005年3月31日,军区司令员视察“叶挺独立团”,随机抽查了六连一班的战术基础训练。只见这个班的9个战士个个如猛虎下山:卧倒、起立、跃进、滚进、匍匐前进,往返1000多米的战术动作一气呵成。战士们衣服和鞋子磨破了,结满厚茧的手掌和肘部又磨出了血迹,可他们依然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师党委始终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严训实练。信息化条件下冬季野营训练,组织官兵在冰天雪地里练“走、藏、通、保、打”;夏天海上训练,让官兵在风大浪高的环境中练装载、抗眩晕、抢滩登陆;野战生存训练,官兵们人均负重27公斤,10天只给3天粮,在山区连续奔袭、攀登、潜伏,向训练极限挑战。全师部队每年野外驻训都在6个月以上,在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条件下组织综合性演练。

  “铁拳—2004”演习过程中,刚刚分次卸载上陆的“铁军”,立足未稳就遭到对手伏击。“实施多维侦察,全面收集战场信息。”红军师的“中军帐”一声令下。短短数分钟,战场地形、天文、气象、电磁、交通等数字信息出现在指挥中心荧屏上。师党委集体“会诊”,迅速对决心意图进行重新调整部署。丛林中,导弹呼啸,“敌机”纷纷被击中。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巴基斯坦中将沙希德·西迪克·特米兹则说:“我没有在现场看到一个士兵,证明这支部队的现代化程度很高,而且战术方法非常专业。”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送走了一代又一代的铁军官兵,但是他们不变的是对党的忠诚,是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