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纪念建军80周年特刊
3  4  
PDF 版
关怀·激励·重托
忠诚戍边 守土有责
信念·意志·纪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关怀·激励·重托
——胡锦涛同志关心军中英模纪实
中原网  日期: 2007-08-01  来源: 郑州日报  
  7月31日,出席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隆重举行敬献花篮仪式,深切缅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新华社发
  人民军队80年的历史画卷,也是一部群星璀璨的英雄谱。

  杨业功、华益慰、丁晓兵、李中华、方永刚……今天,当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当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鼓舞全军乃至全国人民的一种力量的时候——人们总会想起,胡锦涛同志对军中英模的殷切关怀。

  高度赞扬奉献精神

  2005年8月12日,中央军委举行杨业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人们注意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坐在听众席上,和官兵们一起听报告。

  杨业功,第二炮兵某基地司令员,一位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殚精竭虑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将军。胡锦涛说,杨业功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出色履行我军的神圣使命,为解决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性课题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谱写了一曲当代军人为国奉献的壮丽乐章。

  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从张思德、董存瑞到苏宁、杨业功,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人民军队一代又一代英模不同的人生轨迹中,有着一个相同的主题——他们,都是履行我军使命的典范。

  2006年10月22日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在总结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时,对我军优良传统进行了高度概括:“红军长征胜利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

  新的时代,新的使命。始终不变的,是那根贯穿人民军队发展过程的红线——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这,既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使命焕发激情,使命激励斗志。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历来是我军官兵报效祖国、献身国防的不竭动力。

  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新一代试飞英雄,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把勇敢者的足迹留在了蓝天上:试飞3个机种26个机型,安全飞行2250小时,成功处置15次空中险情……

  2006年3月25日,胡锦涛在视察空军某部时亲切接见了李中华,称赞他说:“你不愧是思想、技术双过硬的新型高素质试飞员,不愧是我军飞行员的优秀代表!”

  3个月后,李中华与来自全军和武警部队的9位战友一起,站在了首届全军青年十大爱军精武标兵的领奖台上。闪耀在他们胸前的,是胡锦涛题写章名的“爱军精武标兵”奖章。

  2007年6月18日,在“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评选活动开展10周年之际,历届评出的100名英模,佩戴上了由胡锦涛题写章名的“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奖章,并受到胡锦涛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胡锦涛高度称赞这些英模身上集中体现的武警官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和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英模病情牵挂在心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军队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和鱼水之情,历来是我们强大的政治优势。

  从去年盛夏到今年早春,华益慰、方永刚的病情,让胡锦涛牵挂在心。

  北京军区总医院原普外科主任华益慰从医50年、做手术数千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从未收过病人的红包,被患者称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以传播党的理论为人生选择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足迹遍布东北大地,向各界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获得了“平民教授”“大众学者”的美誉。

  2006年7月21日下午,胡锦涛冒着酷暑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看望病中的华益慰。

  一盆怒放的鲜花,表达了总书记对一名普通军医的深切关爱;一句“华老,我是胡锦涛,我来看望您!”让饱受病痛折磨却从未流泪的华益慰热泪盈眶。

  “老华一辈子就想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兵,他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守了自己的职责。”回想当时的情景,华益慰的妻子张燕容说,“胡主席来看望老华,这是我们全家的骄傲,也是胡主席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心和勉励。”

  2007年2月20日,同样是在一间洁白的病房里,胡锦涛紧紧握住了方永刚的手。坐在方永刚身旁,胡锦涛亲切地说:“今天是大年初三,我特地来看你,向你和你的家人致以新春的问候。”当方永刚谈到希望尽早奔向讲台时,胡锦涛叮嘱他说:“现在我对你的要求只有一个,安心养病,早日康复!”

  就是在这次看望方永刚的过程中,胡锦涛把对英雄模范的关心爱护提到了关心爱护党和军队事业的高度。他说:“方永刚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人民军队的一名战士,我们关心他、爱护他,就是关心爱护党和军队的事业!”

  独臂英雄丁晓兵身上,寄托着胡锦涛绵延20多年的深厚关怀。1985年,《中国青年》杂志发起“祖国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评选,100枚金质奖章已确定人选。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锦涛在得知丁晓兵的事迹后,提议就给丁晓兵颁奖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英勇善战的丁晓兵,最终挂上了为他特地增设的第101枚金质奖章。

  胡锦涛非常关心这位年仅19岁的英雄,专门委托团中央书记处领导与丁晓兵谈话,勉励他正确地面对荣誉、面对人生,踏踏实实地走好成为英雄之后的道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更为辉煌的成绩。

  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组织和领导的亲切关怀,给丁晓兵指明了方向。20年间,他从一名战士成长为武警部队的团政委,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部队树为“优秀干部标兵”。288个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从战斗英雄到时代先锋的前进道路。

  2005年6月22日,胡锦涛见到了被评为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的丁晓兵。握着丁晓兵的左手,胡锦涛勉励他说:“你是党和人民的功臣,希望你保持荣誉,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胡锦涛同志的关怀,激励着军中英模倍加珍惜荣誉、续写人生崭新篇章。 据新华社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