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中国首部“豫商”小说问世
张靓颖新专辑 抢滩暑期市场
《中原大发现》 背后的故事
《日出朝阳沟》 靠故事打动观众
《家有儿女4》 仨童星仅剩“夏雨”
孔庆东《正说鲁迅》 被指30多处硬伤
罗琳首次披露 《哈利·波特》人物命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中原大发现》 背后的故事

中原网  日期: 2007-08-02  来源: 郑州日报  
  ■本报记者 李 颖

  河南是全国文化大省和文物大省,从夏商到北宋,中原大地一直承载着华夏民族的光荣和梦想。作为《探索·发现》2007年度特别节目,40集纪录片《中原大发现》将以每集42分钟的长度,深入探讨古老而厚重的河南文化。7月中旬,已经制作好的前5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连日来,记者采访了《中原大发现》部分主创人员,并获悉该片第二部分内容将在本月下旬开机拍摄。

  河南的一部立体通史

  成功的背后需要很多要素来支持,而《中原大发现》的成功第一要素就是自豪感。不仅《中原大发现》撰稿者苏湲称“没有做河南人的自豪感,就完成不了”,连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负责该纪录片的导演何伟也充满自豪感:“整个中国的历史就是从这里展开的,我们就是给中国写电视版的史记。”他说,在中央电视台,像这样集中在一个省份进行大型拍摄活动还是首次。该片总策划李玉梅则说:“这是中央电视台用现代电视手法为咱河南写了一部立体通史。”

  为拍摄此片,中央电视台、河南影视集团、河南大象影视公司联合成立了摄制组,拍摄工作由《探索·发现》栏目统一组织,整合了国内优秀撰稿人、作曲、灯光师、摄像、编辑等高端人才。

  摄制组走进河南才知道河南文化的厚重,因为题材太多,如何去拍摄曾让主创人员作了难,河南大象影视公司总经理、该片总制片王谦说,经过梳理,《中原大发现》理清了脉络,就是要展示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原大地上激动人心的文化大发现,由此再现从夏商到北宋时代发生在河南大地上的历史事件。

  不少观众看了《中原大发现》,会联想起同样在央视播出的《河之南》,《中原大发现》与《河之南》有什么区别呢?

  导演何伟解释说:“就本质区别来说,《河之南》是对河南文化横向式的梳理,《中原大发现》则是纵向式的展示,本着《探索·发现》一贯的宗旨,从人物出发,说具体故事。打个比方,河南文化好比是一本大书,《河之南》是每个章节的序言,《中原大发现》是每个章节具体内容的体现。”

  感受历史大潮的壮阔

  《中原大发现》是以河南博物院苏湲的著作《中原考古大发现》为蓝本,“感受历史大潮的壮阔和凄美”是苏湲为《中原大发现》播出所撰写的文章的标题。

  说起《中原大发现》,苏湲充满深情:“中原地区是一个神奇而又古老的地方,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远古文明,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一连串未破解的历史之谜。”

  苏湲为自己的写作初衷给出这样的答案:“新中国成立后,中原地区的考古工作蓬勃展开,震撼人心的重大发现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而几乎所有的考古发掘成果都向人们证实了,那些消失在黑暗中的、披着神话光环的历史是真实的。如今这层神秘而厚重的历史帷幕,已经被考古学家们撞开了一道道缝隙,透过浮光掠影,我们仿佛看到了历史画卷纵深处的瑰丽景观。”

  考古工作的科学性和揭秘性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能不能在过去和现实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让读者自由往来其间呢?为此,苏湲开始了长达6年的采访、阅读和撰写工作,最终编写出版了《中原考古大发现》。她感慨道:“中原地区可以搬上荧屏的内容太多了,100集也拍不完啊。”

  河南考古界的骄傲

  “内行挑不出毛病,外行看着好看,确实不容易啊!”看过首播的5集《中原大发现》后,河南省考古界和文化界的专家坐不住了,《中原大发现》是他们日常交流最常提及的话题。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说,我省的考古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世纪100项大发现中,河南就占了17项,居第一位,但我省的考古工作一直鲜为人知,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不高。这次《中原大发现》的拍摄和播出为提高河南的知名度,为宣传河南、弘扬中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让河南考古人为之振奋。

  “沿着历史走来的方向,我们一同走向未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原大发现》第一部分拍摄完成的《黄帝大猜想》《龙门盗影》《仰韶文化》《虢国大墓》等9集内容将于今年下半年播出,第二部分将在本月开机拍摄,目前正在进行文字稿的审定。

  图片:《中原大发现》拍摄现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