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中原教育
3  4  
PDF 版
“阳光计划”助优秀高中生免费赴澳留学
攀登嵩山 共话发展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看中招,透视郑州教育发展 校长访谈
欣赏对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看中招,透视郑州教育发展 校长访谈

中原网  日期: 2007-08-02  来源: 郑州日报  
  

  “给我一个中等生 还你一个优秀生”

  ——访郑州第63中学校长申成海

  “给我一个中等生,还你一个优秀生!给我一个优秀生,还你一个重点高中生!”这是郑州63中校长申成海的心愿,也是申成海对社会、对学生家长做出的承诺。

  7月23日,随着各高中分数线的划定,申成海用成绩兑现了这个承诺。今年63中一共有306名学生报考高中,其中达到省实验中学、郑州一中、郑州外国语中学录取分数线的有15人,达到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的有70人,达到市级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的有132人。报考306人,有221人达到了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上线率为72%,成绩喜人。

  狠抓教学成绩

  学习成绩永远都是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申成海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申成海重视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教学技巧,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性。

  “用满腔热情关爱学生,用高尚人格感染学生,用精湛教艺吸引学生,用多元智能的理论欣赏学生。”是申成海对老师的要求。学校开展了示范课大赛,包含理论测试、公开答辩、选拔确定校级骨干教师。学校定期开设教师论坛等活动,这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带动了全体教师的成长。

  把好习惯送给孩子

  “除了学生的成绩,我更在乎的是怎样才能把学生们培养成一个好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申成海诚恳地告诉记者,“我不但要对孩子们的初中三年负责,还要送给他们一生中都会受益的礼物,那就是习惯。”

  据申成海介绍,学校从学生最基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抓起,要求全体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作出积极努力,不仅强调课外,更强调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把快乐送给老师

  “63中老师的奖金虽然不高,但63中的老师都是快乐的。”张慧莹老师说出了每一位老师的心声。63中的老师总有快乐的理由,校长好像是老师的勤务兵,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一切的帮助,让老师能安心的教学。

  还有一件让63中老师更快乐的事,那就是过生日。“过生日的时候,申校长不但给每一个老师送生日蛋糕,还写诗祝贺。”胡贝贝老师骄傲地告诉记者,“古月照窗前,灯下人未眠。教海忙拾贝,一片又一片。就是我生日的时候校长送的,里面还含着我的名字。”一年来,六十三中90多位老师过生日,都会收到申校长送的特殊礼物。

  原来申成海校长的“秘诀”是“送礼”,送给学生好习惯,受益终生;送给老师快乐,让他们舒心的工作,全心全意地教书育人。

  本报记者 安华

    一个研究型校长 一所发展型学校

  ——访郑州62中校长司书举

  郑州62中初二实验三班有一个叫张炎(化名)的学生,在转学到62中之前是一个天天逃课,泡在网吧里的孩子。“张炎来时成绩差得一塌糊涂,要不是司校长给我做思想工作,我说什么都不会要他。”班主任张红昌说,“还真是奇怪,自从司校长找他谈了话后,他就大变样了。”

  一个学期之后,这个没出过后3名的“差生”竟然考了年级第7名。是什么让张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那天的谈话,司校长和他说了什么?带着好奇,记者来到62中,采访了校长司书举。

  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我给张炎运用了潜能思想教育。”司书举说,“我发现张炎历史学得很好,它的潜能就是历史,我就表扬他历史学得好,进而鼓励他同样可以学好政治、地理这些文科,渐渐地张炎越来越自信,除了文科,理科也开始有了起色。”

  据司书举介绍,潜能思想教育就是发现潜能——挖掘潜能——延伸潜能——巩固潜能。“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骄子,老师的作用就是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挖掘出他们的潜能。”

  除了潜能思想教育,司书举还提出了细节管理和问题型管理。不但是司书举,62中的每一位老师都会进行“每天几问”——今天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教学中还会遇到什么问题……司书举和62中的老师就是这样主动的想问题,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使62中少出问题,多出成绩。

  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管理方法

  司书举还提出,一个学生一种教育方法。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生产线的产品,从生产线下来都是一个样。学生是有差异性的,根据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方法的选择还讲究时间和场合。“在学生赌气的时候,讲什么都没用,要等他们平静的时候;在教室里尽量不要批评学生,他们也有自尊……”司书举说。

  司书举告诉记者,一个好校长应该做到不功利,不浮躁,一颗恒心不为外物所扰,这样才能耐得住寂寞和清贫,才能沉心静气做实事,才能真正深入地研究教学、研究教师、研究学生,才能办好一个学校,造福一方百姓。这是司书举对“校长”这一名称的理解,正是有了这样与众不同的理解,才会成就了郑州62中这样一个朴实无华却又举足轻重的学校。 本报记者 安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