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PDF 版
必须跨过这道坎
穿越死亡
深山小学 许征云
古代的消防队
草原 (无忌 摄影)
贵族营销
选良去冗的房玄龄
衙门口鸣冤为何击鼓
狩 猎
名士与抗洪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商都钟鼓
名士与抗洪
马承钧
中原网  日期: 2007-08-05  来源: 郑州日报  
  入夏以来,不少地区山洪泛滥、暴雨成灾,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多亏国力日强和全国支援,使抗洪抢险重建家园顺利进行,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触景生情,不免想起古代的抗洪英雄来。

  说起古代抗洪英雄,当首推大禹和西门豹。想当初黄河下游洪水泛滥,大禹率人马抗击洪水,他一改堵截为疏导,疏通高地积水流向平原,既减少洪灾又发展农耕。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战天斗地大公无私的精神感人肺腑,禹继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和夏朝开创者,也是众望所归。战国时魏国政治家西门豹,任邺(今河北临漳)令时积极治理漳河,严惩“三老”、“廷椽”及“豪长者”,废除河伯娶妻之陋习,边防汛边开凿水渠造福百姓,功绩流芳百世。

  古代文人从政者众,抗洪英雄中自然不乏文坛名流了。唐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见美丽的西湖夏天湖水暴涨淹没农田,就亲自察看地形了解民情,下令沿湖修建堤坝水闸、拦洪蓄水,消除杭城水患之忧,还解决数十万亩农田灌溉之需。百姓感恩戴德,誉此为“白公堤”。三年后白居易离杭州赴洛阳履新,写下“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诗句。无独有偶,大文豪苏轼任杭州太守时也在西湖修有拦洪长堤——即“苏堤”。

  提起苏东坡,其抗洪功绩又何止“苏堤”一处?他每到一地,都将防汛视为重头戏。位于徐州的黄楼,便是他主政徐州留下的抗洪标志。这黄楼高10丈,阻挡了滚滚而来的泗水(古黄河),使徐州高枕无忧。当年九九重阳节举行黄楼竣工庆典时,全城万人空巷,东坡即兴赋长诗《九日黄楼作》以记。千年过去,如今黄楼屹立如昔,“碧水柔波不尽黎民厚意;黄楼明月长留太守清风”,楼上这副对联传诵着徐州人对苏轼的不尽景仰。

  一代文宗韩愈也是抗洪功臣。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宪宗皇帝迎佛骨入大内,韩愈奏《论佛骨表》力谏,惹“龙颜大怒”,被贬至数千里外潮州刺史。时潮州大雨成灾,韩愈冒雨出城勘察,但见山洪汹涌而来,于是下令全城总动员筑堤防洪。韩愈在城北骑马淌水作记号,着人按记号插竹竿,再按竿筑堤,城北俨然出现一座“竹竿山”,于是万众一心抢修堤坝,很快挡住汹涌的洪水,“韩文公走马牵山”的佳话也不胫而走。

  官至宰相的大学者王安石也有不俗的抗洪业绩。王出任浙江宁波(鄞县)知县时,亲率一支考察队深入甬江、奉化江等江河湖海调查研究,调集人力物力“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使宁波安然无恙。千百年来宁波人对王安石念念不忘,为他修重恩祠、经纶阁、王荆公祠,今天宁波东钱湖的王安石庙,依然香火鼎盛。可见凡殚精竭虑抗洪救灾的官员,必是“爱民如身”的公仆,必能深得民心受人敬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