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衙门口,左一大鼓,右一大钟,是专门为鸣冤叫屈的百姓告状报官的。为何鸣冤叫屈、报官告状要鸣锣击鼓?
相传汉高祖刘邦登基以后不久,他有个侄子倚仗皇势,胡作非为。有一天,京城少女苏小娥正在街上行走,与那浪荡的皇侄相遇。皇侄见她貌美若仙,遂生邪念上前调戏,吓得小娥逃跑,大喊“救命”。谁知民众都惧怕皇侄,不敢相助。皇侄抓住小娥,就要动手动脚,被小娥一巴掌打在脸上。皇侄恼羞成怒,夺过喽口罗手中的一根齐眉棍,使足劲朝小娥头上狠狠砸去。突然“咣当”一声,皇侄举起的木棒折断落地。原来是个彪形大汉路见不平,欲救弱女。骄横惯了的皇侄哪肯示弱,遂令喽口罗们动武,岂料一喽啰手起剑落,正要刺中大汉时,大汉倏地一闪,锋刃却捅进了皇侄肚皮,霎时间一命呜呼。喽口罗们急忙抬起尸体回府。那误伤皇侄的爪牙怕祸及自身,便串通同伙诬陷是大汉所杀。刘邦闻悉,下令将大汉捉拿收监,欲处以极刑。
且说脱险的苏小娥得知恩公将遭不幸,深感内疚,决定去闯金殿。一日,苏小娥和妹妹各持一小鼓小锣,敲打过街来到金殿门前,边敲边高喊“冤枉”。锣鼓声声频传,惊扰了刘邦。刘邦怒曰:“鸣锣击鼓扰乱朝堂有罪。”小娥回报:“万岁,小女若不鸣锣击鼓,咋能面见皇上?我的冤情咋能申呢?”接着便把皇侄的劣迹一五一十呈述。刘邦听毕,随即提审“囚犯”和传皇侄手下的人对质。结果,小奴才被斩,好汉被放,苏小娥平安回家。百姓无不称赞苏小娥机智勇敢,赞颂高祖英明。
从此以后,刘邦特传下圣旨,命令各级衙门必须左右各摆一大钟一大鼓,并规定衙门口钟鼓一响,官必上堂,借以显示其“德政”。这个规矩,一直延至清朝末年始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