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君子与小人
古代廉政对联撷英
学贯东西的教育家闫坛
连 载
古代的计时器
斗鸡
迎宾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邑旧事
学贯东西的教育家闫坛
李济通
中原网  日期: 2007-08-07  来源: 郑州日报  
  清咸丰、同治年间,郑州出了一个学识渊博、学贯东西的著名人物。他就是时称“言论风采,独冠一时,文名动两河”的教育家闫坛。

  闫坛(1823-1887),字杏圃,世居郑州。他5岁入私塾,11岁即熟“四书五经”,加之精于书法,亟富文采,为文引经据典,说理至精至深,为郑州督学(即提督学政,是中央派至地方专管生员学习及督察师儒的官员)所赏识,被聘为东里书院教习(清末兴办学堂时,对教师的称谓)。因钻研学问,执教有方,受到学子的欢迎。也受到省、市地方官员的嘉奖和推崇,光绪元年领乡荐(即由州县地方官员举荐,参加京师礼部应试),后被录用,主司审查文书。此时,闫已52岁。当时,由于鸦片战争失败,清廷内外交困,民不聊生,但官场却一片颂扬之声,他愤而斥责说:“这些人当道,文风如此,国家何以富强!”仅一年,就辞职还乡,重操旧业。

  闫坛讲学,既注重国学,也重视西学。为此,他作《中西学派异同考》一文,加以诠释。他说:“中西学派,小异大同。中国学问,大成于孔子,而裂毁于后儒;欧西文明,导源于希腊,而结果于兼爱。兼爱,墨子之教也,孟子距之辟之于两千年前,而中国日弱;西方效之法之于两千年后,而各国日强。吁!奇矣。”这番理论,指出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从侧面批判了中国不能推行兼爱,而造成封建专制,而使中国日渐衰弱的弊端,并提出了类似二十年后张之洞等人提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其学问之深,见识之广,由此可见其一斑。

  后来,因学生日多,旧有房舍已不敷使用,闫坛建议当局,将院址迁至南公馆(今书院街)。在征得同意后,他扩建讲堂,营造宿舍,购置中外书籍,聘请名家名师,追回被恶人强占的学田二十余顷,终使新书院很快形成规模,成为当年郑州最有影响的高等学府,为后来郑州开办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闫坛办学,直到64岁死去为止,先后达数十年之久,为郑州培养了大批英才,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但生活却极为贫困潦倒。因他儒雅温良,视学子为亲人,不惜拿出俸禄,变卖家产,资助贫苦学生,以致死后欠下巨债,家境贫至不能安葬。对此,知州马玉麟深为感动,为其代偿债务数千缗(音民,旧时一千文为一缗)。其学生百余人,共同为他集资买棺、购地、立碑,才得以安葬。发丧之日,上至官府,下至学生、民众,逾千人为之送行,悲恸之声不绝于道,场面甚为感人。这在当年的郑州实属罕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