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PDF 版
关于遗憾与教训
图片说明
郑板桥改诗
贵族营销
车马
图片说明
穿越死亡
喀什民巷
《醉翁亭记》与“欧文苏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文苑撷英
《醉翁亭记》与“欧文苏字”
马承钧
中原网  日期: 2007-08-12  来源: 郑州日报  
  今年适逢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便由《醉翁亭记》忆起“欧文苏字”的佳话来。

  欧阳修(1007-1072),江西人,出身贫寒,四岁丧父,自幼刻苦读书,23岁考取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他支持范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后欧不顾自身安危,上书斥责当朝权贵,也遭连累。宋庆历五年(1045年)被贬任滁州太守。滁州地僻事简,民俗淳厚,很受欧阳修喜欢。加之他施以仁政、治理有方,颇得民心,翌年起常于政事之余去西南郊琅琊山一带观赏林泉美景,携酒畅饮于山水之间,自称“醉翁”。山上开化寺的智仙和尚见太守偏爱琅琊山,便在泉边修一亭,欧阳修遂题名“醉翁亭”,后又写下《醉翁亭记》,描写滁州山川的朝夕变化和四时景色及与民同乐之情景,洋溢着亲民爱民胸怀和悠闲自适情调,治理滁州的政绩也呼之欲出。

  当年40岁的欧阳修对此文颇为得意,写成墨宝请人刻成石碑立于亭畔,供人欣赏。因前来拓印者众多,几十年之后碑刻的字划越来越浅,欧阳修也于1072年去世,下葬于河南新郑。人们就想另请一位大手笔重新书写,纪念这位“六一居士”。公元1091年,翰林学士苏轼(1037-1101)贬谪到颍州(今安徽阜阳)为官。苏乃欧的学生,恩师虽作古多年,师生情意犹在。想当年(1057年)20岁的苏轼应礼部试,主考官正是欧阳修,欧阳修力挺苏文“脱尽五代宋初以来浮靡艰涩之风”、“读之不觉汗出,快哉!”录取为第二名。如今苏轼诗文及书法已堪称翘楚,滁人就请他书写《醉翁亭记》,苏轼自然当仁不让,连写两幅:一幅为草体长卷,另一幅以楷书写成,均为翰墨珍品。其中楷书《醉翁亭记》请工匠精心镌刻,使佳作得以碑石传世,美景、美文、美书三者兼备,终使醉翁亭以“欧文苏字”而名满天下,成就中国文坛一桩不可多得的美谈。

  而草书《醉翁亭记》原稿落入私人藏家之手,到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被大书画家赵孟发现并作跋,长卷上还有书画家赵子固手迹与印鉴。至明代,有宋广、沈周、吴宽等人为之作跋,后又传到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新郑人高拱手中,高拱加题跋后通过其妹夫刘巡请来当时名篆刻家文彭刻石。但石刻被刘巡携回家乡河南鄢陵,立于刘氏祠堂。高拱所收藏的长卷真迹,后又被内阁首辅张居正所获。张氏家族败落后,长卷收入明代皇宫。不幸宫中失火,珍品化为乌有!此时留在鄢陵县刘氏祠堂的石刻,也因年头久远而遭受磨损和破坏,幸好新郑高拱的族孙高有闻藏有一份原拓本,清康熙年间据此重新刻石,立于新郑高氏宗亲祠堂。1959年高家祠堂拆除,石刻被送至郑州市博物馆收藏。1999年,新郑市文保所又将其拓印、翻刻,现陈列于新郑市西12公里的辛店镇欧阳寺村欧阳修陵园。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