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体育新闻
3  4  
PDF 版
飞人重赛备受关注 中国军团喜获丰收
谁为孩子健康负责
图片新闻
家有一老如获一宝
U17足球联赛:建业两球负力帆
英超:曼联暗淡开场
德甲:升班马创造奇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谁为孩子健康负责
新华社记者 马邦杰
中原网  日期: 2007-08-14  来源: 郑州日报  
  中国每一个青少年的父母都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健康吗?

  近期的体质检测表明: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四分之一;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在2005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在近两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7.3%的高中毕业生体检不合格。

  在由团中央、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最近联合举办的一次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有专家痛陈:青少年普遍羸弱的体质已经影响到涉及国家安全特种行业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5月颁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改善中国孩子的健康提出了全方位的指导方针和措施,但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遭遇种种潜流的抵触。

  参加健康论坛的专家吴军生告诉记者,现在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普遍不合理。他说:“现在很多学校强迫孩子参加跑圈、体操等枯燥的体育活动,孩子不感兴趣,被动参加,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对体育失去兴趣。我们去过一些学校考察,他们为学生搞的每天一小时的集体舞简直是个笑话,孩子们多数都是应付,根本起不到健身的效果。如何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设置体育项目?很少有人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

  北方交大附中体育老师王艳菊也有同感。她说:“现在的体育课和体育考试很多时候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经历。”

  沉重的升学压力更让学校和学生无暇关注体育健身。北方交大附中一个学生对记者说,她很喜欢打羽毛球,但繁重的学习任务剥夺了她的健身时间。她说:“每周能打一小时球就很奢侈了。”

  7月底在武夷山举行的全国定向锦标赛上,记者发现不少参赛学生都背着一包课本来到赛地,比赛结束后仍要拖着疲惫的身躯读书写作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体育老师对记者说:“我对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隐患深感担忧,我们学校是县第一中学,3000多名学生挤在十余亩大的校园内,操场面积只有1000平方米,没有跑道。体育课几乎处于停上状态,每周一节体育课都保证不了。学生几乎是圈养,早上6点学生到校直到下午7点放学,课间只有10分钟,没机会吃饭,就这样饿着或吃点零食充饥。乡下的学校就更别说了。这样他们怎会有健康的体质?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学校居然还是市级示范性学校、省文明单位,以及县窗口学校,不时有各级领导来校验收检查,参观学习。”

  东南大学体育教师尹红松认为,“唯升学论”的社会意识坑害了大批学生。他说:“高考上来的学生体质之差让我们吃惊,新生军训时在太阳下站两分钟就有一大批晕倒,现在猝死的学生也明显增多。过去我们上体育课让学生锻炼长跑时都鼓励他们加油坚持,现在却要担心地劝他们:‘不行就别跑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1993年发表的《夏令营中的较量》轰动全国。他通过短短的一次夏令营中国和日本孩子行为能力差异比较,揭示了中国孩子在生存能力方面和中国青少年教育中的诸多弱点和问题。然而,令他感到悲哀的是,14年后的今天,他所揭示的问题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进一步加剧。

  他说:“熟悉中国教育状况的人,可以列出许多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应试教育在起主导作用。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在中国教育内部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异化力量,以至于无数父母告诫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话反映出一种可怕的国民共识。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必然导致扭曲的教育,扭曲的教育必然扭曲学生的身体与心灵。”

  也有个别学校和父母意识到了应试教育给孩子健康带来的危害,他们更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在全国定向锦标赛上,记者碰到了湖南衡阳船山实验小学的体育老师吴金红和她的一群学生。说起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这些小孩子个个讲得头头是道。吴金红说:“我们学校非常重视体育,这得到了很多开明家长的支持,他们认为:学生要想学习好,首先要身体好。”

  然而,这样眼光长远的家长毕竟很少。专家吴军生对记者说:“有些学校想加大体育教学力度,但遭到学生家长的强烈反对,认为那会影响他们孩子的学习,于是也就搞不下去了。很多学校到了高三根本就不上体育课了。”

  另外,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很多父母都不让孩子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生怕他们发生意外。曾经主管群体工作的国家体育总局前副局长张发强对此忧心忡忡,他说:“过去毛主席要我们培养孩子‘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现在很多男孩子体育锻炼都仅限于丢丢手绢这样的活动,父母不让他们参加一些像样的体育运动,将来一些中国男人恐怕都不像男人了。”

  作为一名父亲,《中国旅游报》记者杨小涟对不愿健身的女儿无可奈何。他说:“看到我女儿的情况,我就知道多数孩子身体不会健康。她缺乏健身意识,让她去锻炼她才去,但从不主动去。她回家看书做作业之外,很多时间都在网上泡着。”

  网络游戏、网吧现在已经成为损害孩子健康、学业和青春的高效“杀手”。记者到过全国很多地方的网吧采访,每次都能看到大批一脸稚气的面孔紧张兴奋地贴在电脑屏幕上,有些孩子还娴熟地抽着香烟。有位网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生现在是网吧的主要顾客,他们有来看色情电影和照片的,更多是来玩网络游戏的,经常抽着烟白天黑夜地玩,完全上瘾不能自拔。很多孩子就这样被毁掉了。”

  不合理的体育课程设置、“唯升学论”、父母的短视、网络网吧等,正在吞噬孩子的身体健康。如何把健康还给孩子?这不仅仅是政府操心的事情,也是全社会都应认真考虑的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