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洛阳小伙状告“世界陶王”
耐人寻味的“造星运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洛阳小伙状告“世界陶王”
本报记者 李明德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08-15  来源: 郑州日报  
孙震和他的陶艺

  核心提示

  

  一个夸下海口:“这是我的第一件作品,到现在还是世界之谜。如果有人仿造出来,我这个楼都给他,三层2000平方米,包括这里面的资产都给他。”

  一个勇于挑战:他说话太狂了,我只是看不过去。

  挑战者花费9个月时间,终于仿造出了这个被称为“世界之谜”的陶艺工艺品。

  可当他兴冲冲地和“世界陶王”交涉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答复。自己花费9个月的心血,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梦。一气之下,他把“世界陶王”告上了法庭。法庭认为该事件已构成“悬赏广告”,并于2007年7月23日开庭审理了此案。

  

  

  “世界陶王”

  电视节目中夸海口

  

  “孙哥,事情怎么样了?有结果没?”“还没呢,法院刚开完庭,现在正等判决结果呢。”这一问一答,是孙震最近说得最多的话。

  孙震如今成了“名人”,街坊四邻先前对这个略带腼腆的小伙子没什么深刻印象,可随着他与“世界陶王”邢良坤的官司越来越被媒体关注,街坊四邻都逐渐了解了平时很少说话的这个小伙子。一见面,最先问的,最爱问的就是关于官司方面的事情。而谈起这场官司的缘由,一切还得从开头说起。

  2006年4月1日晚,吃完饭在家闲着无聊的孙震,顺手打开了电视。当手握遥控器选到中央电视台7频道时,《乡约》栏目正在播出土与火的传奇节目。刚开始,孙震也不明白节目内容是什么,只是觉得很好奇,就耐心地往下看。可当他看到该栏目讲述的是一个被称为“世界陶王”邢良坤利用泥巴做陶艺的传奇事情时,孙震被邢良坤的创业故事深深吸引了。

  孙震是洛阳市房管局水电办副主任,在他童年的时候很喜欢玩泥巴,平时没事情了就制作些小工艺品,送给伙伴玩。中学毕业后去部队当了兵,3年的部队生涯,使他锻炼成了一名不服输的倔强小伙子。从部队回到洛阳市,他被分配到了洛阳市房管局做了名水电工,平时工作不忙了依然闷在家中制作些简单的小泥巴工艺品送给朋友或者同事。

  节目中,让孙震兴奋不已的是邢良坤所说的那段话。“这是我的第一件作品,到现在还是世界之谜。如果有人仿造出来,我这个楼(指位于大连的邢良坤陶艺研究所)都给他了,3层2000平方米,包括这里面的资产都给他……”在央视主持人惊奇追问下,邢良坤还特别强调说:“如果电视机前的观众也能做五层,就这样一层层地搁进去,能吊起来就行,偏一点,斜一点,我都不计较……”素有“世界陶王”、“陶艺狂人”之称的大连陶艺家邢良坤,当众展示他的陶艺作品“五层吊球”时,还不忘夸下海口。

  也许有人说邢良坤“狂”,可人家确实有狂的资本。自1989年开始,没玩过泥巴的他,开始专心做起了泥巴,烧起了陶艺来。为此,他不惜把几百万家产“烧空、玩空”,最困难的时候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经常跑到朋友家去蹭饭吃。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他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方法。至今,邢良坤创作出4万多件被誉为“三分人工七分神力”的陶艺作品,取得了“立体开片”、“网釉”、“红天目”、“吊球”、“转心瓶”等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了吉尼斯“国家发明专利之最”证书。

  在邢良坤加冕“世界陶王”后,“刑陶”成为海内外人士收藏珍宝。曾有国外人士开出1300万美元买他的100件作品,他坚决不卖,最后大手一挥,全部送给别人了,因为他的作品向来不卖只送。至今,他有26件作品被作为国宝,永久保存在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而此处以前还从未收藏过近代陶艺作品的先例。此外,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及政要名流都收藏有他的作品。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馆长柯玫瑰撰文评价说:“传统的技术曾使中国艺术家在陶艺界沉默了几百年,然而邢良坤却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邢良坤之所以牛是人家有资本,狂的是人家确实有实力。可令他做梦也想不到的却是,他在电视中的那番狂言,引来了一场官司。

  

  洛阳小伙

  耗费9个月破解难题

  

  孙震看完节目后,久久不能入睡,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海中不断闪现出被称为“世界之谜”的五层吊球样子,和邢良坤的豪言壮语。

  “他说话太狂了,前无古人他可以说,但不能说后无来者呀,他确实取得了不一般的成就,他的作品也许是世界之谜,制作起来难度非常大。”虽然难度大,可孙震还是决心挑战,不为别的,就是要证明自己,让陶王知道天外有天。

  你既然能创造出来个“世界之谜”,那我就能破解你这个谜。经过多天的深思熟虑后,孙震决定挑战邢良坤,破解他的“世界之谜”。

  说干就干,几天后,孙震骑着摩托车到郊区挖回来了泥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家中的阳台上研究制作起“五层吊球”来。

  既然人家敢夸海口,难度肯定不小,也不是随便就能做出来的。开始制作前,孙震把电视里的那段节目从网上下载下来,不断在电视里播放、观看、思考。孙震看到邢良坤所展示的“五层吊球”外径约20厘米,高约25厘米,共有大小5个球相套,层层都有死环相扣,而且每个球体的表面都对开小口,可以一眼看穿,堪称精巧绝伦。尽管孙震以前从未见过“五层吊球”的样子,但他能够感觉到制作的核心难度。由于泥土在烧制前是软的,最初由内向外对每一层球体的支撑和固定很不好掌握,用力、时间、粘接等,稍有偏差都会导致失败。

  孙震说:“制作这样的吊球肯定要有支护,他分析得出邢良坤采取的应该是拉坯火焰定型法。即逐一对每一层球体一边拉坯一边火焰定型,这是一种外部支撑法。可孙震因为条件有限,只好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手工操作,寻找了一种内部支撑法,即选用适合支撑物,用做两层球体之间的内部支撑,待球体达到适当的硬度后,取出支撑物,再如法炮制下一层球体。

  可真正做起来,孙震才真正体会到了难度。首先是在填充物的选择上,他费了很大功夫,开始用的是浇上蜡油的毛线做成个吊球形状的圆形物体,再一层层地粘上泥巴,可是做好后不方便取出来。之后,孙震又想了很多办法,可每次都以失败而告吹,这让他感到十分郁闷,一度曾想放弃。

  一晃,制作已经有9个多月了,可还是没成功,吊球制作陷入了停滞。有时候,他做梦都在思考,梦到了做出吊球的样子,兴奋中的他大声的梦话惊醒了熟睡中的妻子和儿子,看到他依然固执地痴迷五层吊球,家人都认为他精神上不正常了。

  就在家人怀疑孙震精神上有问题时,一次意外的制作使他成功了。那是2007年2月份,他又试验了多次,终于把最里面的两层球体成功包了起来。那一刻,他激动地流下了兴奋的泪水。

  随后几天,他层层飞速突破,很快就做成了第一个“五层吊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了。更让他兴奋的是,他所制作出来的这个“五层吊球”比邢良坤制作出的更小,更精巧,难度也更大。

  “世界之谜”被孙震破解了,倔强的他终于用事实向“世界陶王”证明了他所说的话是错误,是不负责任的。

  状告“世界陶王”

  洛阳小伙讨要说法

  然而,令孙震想不到的却是,自己耗费了9个月的心血制造出来的“五层吊球”却没能得到陶王邢良坤的认同,一气之下孙震把邢良坤告上了法庭。

  孙震把制作好的“五层吊球”拍成照片,按照邢良坤所说的电子邮箱地址发了过去,可后来孙震多次打电话给邢良坤催问此事,邢良坤一直称没收到照片。没办法,他只好用特快专递寄了过去。

  2007年2月上旬,邢良坤在电话中告诉孙震,他已经收到了照片,提出孙震所制作的“五层吊球”内部旋转不好,容易碰壁。而他自己的则能像轴承一样旋转,且不会碰壁,一听这话孙震蒙了。因为邢良坤当初并没提出这么多苛刻的附加条件啊!随后邢良坤一直没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这让孙震感到既无奈又很尴尬。

  无奈之下,孙震只好通过律师给邢良坤发去了律师函,准备进行协商。在律师函中记者看到:由于邢良坤在《乡约》节目中公开悬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悬赏内容清楚明了,而孙震已经完成悬赏要求的行为,制作出多件作品。目前,虽不能肯定孙震的作品是否能与您的作品媲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其作品的完美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您在公开悬赏时要求的条件,因此,孙震先生依法有权要求您履行公开悬赏时的承诺。同时,随律师函发去的还有孙震制作的“五层吊球”照片及视频。在律师函中,律师还建议,双方能够积极协商,解决该悬赏合同纠纷。

  孙震随后又按照邢良坤所提出的要求,把所制作的“五层吊球”进行了技术改进,甚至还制作出了“六层吊球”。可与邢良坤联系时,依然得不到陶王的认可。邢良坤在电话中对孙震说:“那是不可能的,我的那个五层吊球不可能有人仿制出来,孙震的作品跟我的完全是两码事。”孙震听到陶王竟然这样说,肚子里是窝满了火,自己的辛苦并没得到认可,而且陶王还耍起了赖,这让孙震伤透了脑筋,一气之下,他一纸诉状把邢良坤告上了法庭。

  2007年6月8日,孙震向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诉状,请求法院确认邢良坤“关于‘五层吊球’制作悬赏广告合同成立并生效,同时承担自己因本案支出的合理费用8000元及本案诉讼费用。

  经过漫长的等待,2007年7月23日,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该案件。开庭期间,邢良坤本人没有到庭,委托辽宁箴言律师事务所律师秦广做了法庭辩护,孙震本人以及河南洛太律师事务所的杜鹏、吕进两位律师作为原告方,做了法庭陈述。经过近3个小时的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调解等程序,审判长于中午12时宣布休庭,择日宣判。

  至今,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仍未对该案件下判决结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孙震说:“打官司并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是想证明给邢良坤先生看,后有来者。只想通过这件事情,唤醒更多的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也更希望把中国传统的陶艺艺术,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