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要闻*国内
3  4  
PDF 版
“方便面协会”串通企业提价被查
李毅中:彻查事故“四不放过”
“方便面协会”身份不合法
珠宝搭成“天坛祈年殿”
浙江舟山海域发现赤潮
图片新闻
市长电话有了统一“身份证”
方便面涨价实际是“借势跟涨”
“牛郎”和“织女”相距16光年
村民挥毫抒写“艺术人生”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放下锄头 拿起画笔
村民挥毫抒写“艺术人生”

中原网  日期: 2007-08-17  来源: 郑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王影 实习生 张佳 文/图)昔日的三间破瓦房,全家人仅够解决温饱,如今的两层新楼房,家里随时可上网。距郑州一河之隔的原阳县韩董庄乡村民,在追求书画艺术的同时,也走上了致富路。

  村间飘满书画香

  昨日是韩董庄乡村民举办书画展的日子,一大早,村民就将自己的佳作挂在门口和院子里,供大家欣赏并相互切磋。据当地村民介绍,这已成为他们乡的“风俗”,每年村村都会举办一到两次书画展。

  上午10时,记者驱车来到韩董庄乡荒村,刚一进村,便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泥泞的村间小道旁的墙上,挂满了书画,扛着锄头下地的村民、抱着婴儿喂奶的妇女,驻足在展出的书画前,评头论足,颇为专业。看到有外地人光顾,村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并介绍说他们主要以梅花和山水画见长,花鸟、人物画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果还不尽兴,可以走进别家的院子里欣赏书画,并即兴挥毫。”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走进了村民吴清源的家,小院儿里挂满了书画,一间30平方米的屋子引起记者的注意。“这是我的画室。”吴清源笑着介绍,很多村民家都有这样的画室,这应该也是一个村的特色吧。在采访中了解到,吴清源一家5口人,除了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女儿没有从事书画艺术外,妻子、儿子和他都在画画,而且在他们乡,像吴清源一家这样的不在少数。

  先“脱贫”再“致富”

  王守东是韩董庄乡中最早凭借书画“脱贫”的村民之一。十几年前,他开始自学绘画,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始终不愿放弃自己的爱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郑州古玩城,赚到自己的第一笔卖画钱。“既可以满足爱好,又可以赚钱,一举两得。”王守东高兴极了。7年前,王守东家里的三间瓦房拆了,盖起了两层楼,后来,他彻底放下了锄头,家里的4亩地也租赁给别人,正在上初一的孩子还用上了电脑。“这都是书画艺术改变了我们家。”王守东感慨地说。

  在采访中了解到,韩董庄乡5年前还是一个贫困乡,在王守东等一批人的带领下,乡里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如今,深圳、北京、天津、湖南、台湾等城市的书画商,都从韩董庄乡村民手中订购书画,一些村民还在郑州开设了自己的书画店,并在郑州购买房子定居下来。

  将书画进行到底

  在采访韩董庄乡村民时,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他们太痴迷书画艺术。村民从事绘画,全凭自己大量的阅读和实地观察。吴清源擅长画鹰,为了将秃鹫的一举一动都画得逼真、生动,他在动物园里一呆就是一天,由于动物园里没有雀鹰,他就跑到山里去守望观察。

  2000年,韩董庄乡村民齐心自办了一个黄河人书画院,用于相互切磋技艺。黄河人书画院副院长、村民贾飞燕告诉记者,他们一定会将他们书画展办到郑州去,让更多的人热爱书画艺术。

  图为村民驻足看画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