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刘丕斌老先生在郑州日报的《郑风》栏目发表“八卦庙”村名由来的文章,拜读后受益匪浅。根据笔者所接触到的史料,却有另一种传说的版本,现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八卦庙村,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取庙名,却传说各异。据《二七区侯寨乡志》记载:传说2000年前从黄河北岸来了一位算命先生,因其算的准确灵验,俗称八卦先生。他95岁那年,有一天突然端坐闭目微笑而死,人们就地用泥巴糊其身躯而葬之。年复一年,其身上泥巴脱落则加糊泥巴一层,为保持形象不变,人们用草木搭了一间庵,并不断有人到此祈求保佑平安,时称此庵为“八卦庵”,当然庵中之八卦先生的泥糊躯体也就被称为“八卦神”了。唐武德年间(618—626年),人们为长久纪念八卦神,曾捐资捐物,将庵建成一个砖木结构的亭子,时称“八卦亭”,此亭高达丈八,宽九尺,青瓦做顶,八角八柱,每角下悬一铜铃,随风飘摆,叮咚作响,悦耳动听!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李世民欲访游河南时,官府在八卦庙周围修建行宫一座,此宫坐北向南,有正殿、东殿、西殿和后殿,原有的八卦亭已被包围其中。李世民到此仅住了一个晚上,翌日离去,临走前,站在宫之前门,笑曰:“宫亭一统,妙也。”随挥笔题了“八卦庙”三个大字。回京后又拨款在庙中栽松柏300余棵,塑有四大天王、天爷奶奶、菩萨等神像,供百姓香火朝拜、祈祷神灵保佑平安。院中有铸铁大钟一口,一人多高,钟口直径一米有余,撞之响声能听百里方圆,院中铜铃铁钟时而共鸣,悦耳动听。后历经朝代更替,烽烟战火,日晒风吹,年久失修,面目全非,但松柏尚存。
清乾隆十二年(1746年)七月,社会多方捐助银两重修八卦庙。庙貌如前,是庙中有亭,庙亭巧组而闻名,被清乾隆十三年《郑州志》誉为“郑州八景”之一。当时以八卦庙为轴心居住的小张庄、小朱庄、阎家门、刘家门、陈家、宋家岭逐渐发展连为一体,对外统称八卦庙村(现有乾隆十二年七月重修八卦庙石碑为证)。在民国初年,冯玉祥主豫时,将庙内神胎拆除,办成小学。“文革”中庙宇大殿、石碑损坏严重。1989年10月,经村民集资捐助再次重修,改成村敬老院。仍有庙宇11间,内敬奉皇极母、无极母、太极母三位女神。农历二月二十五有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