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出口36计与扫“计盲”
穿越死亡
叶济知州轶事
人生就像爬梯子
中国三小姓
贵族营销
魏征的底气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出口36计与扫“计盲”
陈鲁民
中原网  日期: 2007-08-21  来源: 郑州日报  
  中国被称为“计谋大国”,夸张一点说,几乎人人都是计谋家,所以,老外和一些中国人打交道总觉得很累,因为他不知道你说的哪句是真话哪句是假话。而中国人到了外国,则往往会感到老外“很傻”,干什么都直来直去,明来明去,没心眼,很好骗。

  现在恐怕不行了,人家老外也开始在学计谋了。7月10日,瑞士汉学家胜雅律先生在北京向中国读者推出了他的著作《智谋》的全册中文译本,这是迄今为止公开发表的第一本系统而全面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36计的著作。胜雅律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某种程度上,西方人是‘计盲’,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西方多提倡‘智谋学’,因为这是理解当今政治、经济、人际关系的一个良好工具。我把36计引入西方并使之学术化、系统化,是希望西方人可以和中国人一起使用36计,从而建设一个更能互相理解的和平世界。”(《科学时报》7月12日)

  坏了,如今瑞士汉学家要用36计给西方人扫“计盲”,那我们还有什么优势?以后见了老外,我们还怎么声东击西,趁火打劫?还怎么顺手牵羊,浑水摸鱼?因为你会人家也会,你精人家更精。当然,其实不用怕,除了兵家36计,咱们还有爱情36计,商战36计,谈判36计,避税36计,发财36计……老外是永远学不完的,而且,即便他硬把招数学走了,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学点皮毛而已,因为还有个“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问题。

  可是,反过来再想想,就像咱们这里,倘若人人会用计谋,个个工于心计,就一定是好事吗?恐怕未必。用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斗心眼,搞“阴谋”;就是投机取巧,搞弯弯绕;就是简单问题复杂化,戴着面具混世界;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增加办事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而真正光明磊落的人,对人赤诚相见,处世堂堂正正,做事老老实实,遵纪守法,不存邪念,是根本用不着什么36计的,只需要按章办事、循规蹈矩就是了。反之,倘若人人熟谙36计且大胆实践,你对我瞒天过海,我对你笑里藏刀;你对我欲擒故纵,我对你假痴迷颠;你对我借刀杀人,我对你指桑骂槐,岂不是也活得太累了。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人们只能感到压抑和紧张,为内耗付出很大代价,是不会有幸福感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很有必要,但要学也得学点精华,取其所长,老外要真想学我们,可以学儒家思想,学老庄哲学,学唐诗宋词,无论如何别把36计那种早已过时的历史糟粕拿去当宝贝。所以,决不希望读过中国36计的老外一个个都变得狡猾起来,诡计多端,能掐会算。也希望咱们能早日告别“计谋大国”,多一些“计盲”,相互之间赤诚相见,人际关系简单明了,法规面前老老实实;以实力说话,用信用担保,按法制办事;少琢磨人,多琢磨事,把心眼都用在工作上,把精力都放在事业上。

  当然,36计也并非一无是处,用到战场上可以出奇制胜,还是挺灵验的。但是,如果不是你死我活的用兵打仗,不是势不两立的对敌作战,和平年代,建设时期,平常人与人交往时,还是要远离计谋,胸怀坦荡,少一点诸葛亮类的“足智多谋”,少一点张子房式的“运筹帷幄”,少一点刘伯温式的“料敌如神”,把36计扔到一边去,谁爱要谁要。

  出口什么,也别出口36计,那不是什么好事。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