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面前是一份彩印的四开报纸,头版是特别新闻,《我们班的文学社诞生了……》《记者叔叔到我班》……二版是校园作文大展台和旅游宝典,四版是别样体验、好书读后感、诗歌走廊……
这份报纸叫《阳光少年》,是纬五路第一小学四(5)班的学生办的。社长刘然,总编辑朱原禾是学生们自己选的,报纸是学生自己采访,自己写稿,自己插图,自己排版设计的。
会办报的不仅仅是他们,五(3)班学生学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后,联想到身边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自发创办了一份《地球报》,向社会呼吁“养绿护绿”,爱护生存环境。他们还给市长写了信,倡议号召全市人民要“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市长在百忙之中回信,高度赞扬他们的行为。
8月14日,记者来到纬五路一小,和老师们一起座谈课改给老师、学生带来的变化时,白慧珠老师说:“课改给学生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并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
教学方式的变化
课堂成了商店,学生扮成售货员、购物者,他们兴趣盎然地算账、付钱、找钱……这其实是一节《认识人民币》的数学课。郑冬芳老师没有直接讲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采用了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讲授融入到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一位家长说,这样的数学课不但让孩子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学会了合理花钱。
语文老师杨光在讲授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时,没有遵循传统的课堂模式把诗歌肢解分析,而是引导学生把诗歌变成歌曲唱出来,把诗歌优美的意境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把音乐和美术引入古诗,学生们兴趣盎然”。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老师们依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运用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一改往日的“满堂灌”,让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就是学生的领路人。
学生的变化
“爱发言”“积极”“胆子大”“敢说话”这是音乐老师熊英总结出来的课改班学生最大的特征。熊英老师是教完最后一届非课改班学生才教课改班学生的。
“他们聪明,思维活跃,知识面宽,语言表达能力强,动手能力也强。”熊英老师说,课堂上或者课外活动中,他们经常向老师提出一些超出课本范围的问题。这些“肆无忌惮”的孩子,有时候也会让我们老师面临“玩不转”、“卡壳”的压力和窘境,进而“逼”着老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老师的变化
“以前学生要一碗水,我们老师准备一桶水就够了。现在不行了,光准备水是不够的,还要准备茶、咖啡、果汁等等。”美术老师俞英告诉记者,“学生的思维方式开阔了,愿意思考,提出的问题就多,为了‘应付’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老师就要不停的充电。”英语老师张丽也说,现在的忧患意识很重,老师们都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
“我以前老爱用一种标准来看人,现在学会了宽容和尊重。”熊英说,“以前判断学生的好坏只是看成绩,现在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长处。”
“素质教育顶呱呱,学生进步家长夸,学校老师共创意,纬五一小开奇葩。应试教育危害大,锐意改革抓娃娃,小学打下好基础,步入中学效果佳。”这是六(7)班一位学生家长写的打油诗,纬五路一小的课改成绩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本报记者 安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