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7版:精品文摘
3  4  
PDF 版
雨 荷
什么让我们贫穷
《红楼梦》诗词的真实意义
车轮的位置
荡漾在洗澡盆中间
中国人的单位
我推销的是我的祖国
我还可以延长几分钟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中国人的单位

中原网  日期: 2007-08-24  来源: 郑州日报  
  易中天

  对于中国人来说,单位是极其重要的,至少曾经重要过。改革开放以前,两个中国人见了面,如果是熟人,便问“吃了没有”如果是生人,又没有经过介绍,便多半要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在大街上骑车闯了祸,或者到机关办事,警察和门卫都会问这句话。如果是女儿带了男朋友到家里来,那做母亲的几乎一定要问这句话。

  单位,差不多可以说是中国人生存之基。

  单位,首先是“饭碗”。一个人,如果在政府部门工作,便是吃“皇粮”;如果在国有企业里工作,则有“金饭碗”;如果在不太景气的单位工作,也许捧的只是“瓷饭碗”“泥饭碗”,但也好歹“有口饭吃”;如果还在上学,无妨视学校为“准饭碗”。事实上许多人考大学,选专业,也都是考单位,选饭碗。总之,有了单位,就意味着有一份工作和一笔收入,可以养家糊口,不用顾虑“没有饭吃”。

  单位又是“面子”。在“大单位”工作的人,面子也大,架子也大。“小单位”的人见了他,不敢“摆谱”。当然,没有单位,也就没有面子,非但没有面子,恐怕还会被视为“可疑分子”和“危险分子”。在许多单位门口,都竖有“闲杂人等严禁入内”的牌子,对“无业游民”是严加防范的。当个体户刚刚出现,还没有成为“款爷”的时候,他们是吃不开的。他们自己心里也忐忑不安,老想着给自己找个单位,比如“挂靠”在某个国有单位或集体单位,或把自家的小店堂而皇之地称作“公司”,这样才有面子。总之,单位代表着一个人的价值。

  两个人相互认识时,之所以要询问对方的单位,也是为了深知对方的身份和单位,以便掌握自己态度的分寸。而那些在“大单位”工作的人,也一定会把自己的单位,赫然印在名片上。

  单位还是“人情”。两个人的单位,如果是有关系的,那么,这两个人无论是否认识,也都有了“情面”。如果他们单位是“上下级关系”“兄弟单位”“相邻单位”或“客户单位”,则关系更进一步。这时,如果一方向另一方提出什么要求,只要办得到,且不太麻烦和困难,那么,“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双方单位的面子上,也得“照顾人情”。或者双方单位并无关系,也可以拉关系,套交情,甚至走后门。个人与单位之间如果想建立联系,也可以通过对方单位中“熟人”关系,去托人情,套近乎。

  更重要的是,单位还可以说是“父母”,是“家庭”,甚至是“摇篮”,是“襁褓”。改革开放以前,国内一个中等规模的单位,都会有诸如分配工作,安排学习,保证生活,组织娱乐,操办婚丧,照顾子女,保存档案甚至核准生育指标等功能,而且人无分男女,事无分巨细,都由单位负责。比方说,夫妻吵架,是可以闹到单位上去的,邻里纠纷,也是要由单位来调解的,被派出所扣留的肇事者,只有单位出面,才能“领回”。当然,受上级表彰的获奖者,也应由单位派车或出资送他去领奖。总之,一个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甚至喜怒哀乐,单位都“承包”了,正所谓“无微不至”的关怀。如果你没有过多要求和奢望,比方说,不想有过多“自由”和“主见”,那么,在这样的单位里,应该说会感到母亲怀抱般温暖,不用操太多心,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一个普通中国人如果找到了一个“好单位”,那就会终身受益无穷。难怪那些做母亲的要关心女儿男朋友的单位,因为这意味着女儿“终身”是否确有依托。事实上,单位的“关怀”,一般都惠及配偶的。比方说,许多单位都规定,本单位人员去世后,单位负责其丧葬,如果自己没有单位,则配偶所在单位也会负责其丧葬。这真“生有所安,死有所葬”,岂非“终身”有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