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百位文化名人倡议保护民间国宝
阅读也“追星”
“中华文化五洲行”行至巴黎
校园情景剧讲述校园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阅读也“追星”
——从上海书展看青少年阅读口味的变化 新华社记者 孙丽萍
中原网  日期: 2007-08-24  来源: 郑州日报  
  21日,为期一周的2007上海书展落下帷幕。书展前3天,吴建飞、王啸坤、李宇春等选秀明星的自传、写真集接连“雄踞”书展每日图书销售榜榜首。大中学生们疯狂地“追星”,给书展带来了一股强劲的娱乐风。

  明星“光环”笼罩下的书市

  17日下午1点,李宇春在上海书展所在地虹桥世贸商城的7楼举办写真集签售会。由于可容纳近2000人的场地已提前半小时爆满,世贸商城不得不“紧急封闭现场”,不再让狂热的歌迷进入,以免发生混乱和意外。

  “大家站好,要保持昨天晚上的秩序和热情。”现场保安在对歌迷“喊话”后告诉记者:从16日晚上开始,不少李宇春的歌迷已提前在书展场馆门口排队,通宵等候。

  记者在现场看到,6张白色长桌组成了临时“警戒线”,将2000余名歌迷与偶像遥遥隔开,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女性,又以大中学生为主力军。签售台上,李宇春忙得来不及抬头,只能用左手应付一些提出握手要求的歌迷。而一些拿到签名图书的中学生甚至激动得当场流泪。

  根据上海书展组委会提供的数据,书展开幕首日,“好男儿”吴建飞的写真集《飞一般遇见》,以近1900本的销量登上榜首;次日,“我型我秀”冠军王啸坤签售《王十三》2000余本,刷新了纪录;17日,即书展的第3天,李宇春《我的音乐地图》和讲述好男儿电视节目制作的《年轻的战场》,分别在书展销售榜单上名列第一、第二位。

  “院士风采展”鲜见青少年

  连日来,追星盛况成了2007上海书展十分醒目的景观。

  “好男儿”吴建飞的新书签售会吸引了上千名“飞鼠”排队等候数小时,歌迷队伍蜿蜒不断,排成了长长的“回”字。

  耐人寻味的是,相形之下,同一展厅内的“钱学森院士风采展”却鲜有青少年读者光顾。

  “钱学森院士风采展”是2007上海书展的主题展,位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展厅入口,“交通要冲”之地,展览布置得简洁、庄重,十分醒目。然而,展厅内的人流始终没有超过三四十人。其中大多数是中老年读者。

  “常听爷爷提起钱学森。这学期要开始学物理了,所以我想对他多了解一点。”与老人们一起观看钱学森纪录片的初二女生小李,显得颇为“另类”。

  这位女生表示,平时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不大谈及文学、艺术、科学等严肃话题,很少有同龄人对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感兴趣。“大概是因为不了解他们的贡献,也没有人跟我们讲这些事情。”

  “书斋”娱乐化令人忧

  炎炎夏日中开幕的2007上海书展,旨在为暑期青少年创造一个阅读盛会。今年书展上,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500多家出版社带来了10万余种书籍,其中包括4万种新书。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选秀明星类图书“力压群芳”,集大中学生万千“宠爱”于一身。

  对此,不少出版界人士表示忧虑:书展上过多的选秀明星图书和扎堆的明星签售虽然带来了人气,却冲淡了书展本应有的文化味,书展中过重的娱乐风气令人担忧。

  “希望大家多看一些古今中外的好书,例如《韩非子》《论语》《史记》。”在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著名大学校长与中学生谈阅读”论坛上,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向学生们极力推荐。不少大学校长给学生开了阅读书单,建议他们慢读、深读几部经典名著。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指出,中学生和大学生越来越成为畅销书的主流读者,这使他们的阅读品质下降。帮助大中学生提高阅读品质,是全社会一项迫在眉睫的工程。

  有文化界人士指出,电视、网络等对青少年影响巨大的媒体,应该也必须加入到这项青少年阅读工程中来,共同为年轻人提供有营养、令身心强健的阅读食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