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3  4  
PDF 版
日本拳法联盟少林寺朝圣
一个普通农民的心愿
河洛大鼓继承人喜收三徒
巨幅书法迎奥运 表达教师爱国心
中牟新郑获生猪良种补贴
新郑“圆梦行动”梦圆百名贫困学子
国学头等舱里富豪 与学者的饕餮快餐
向“困守城市”的大学生进一言
正视“房奴”现象
契约精神缺失 慈善精神难久
新郑“治超”经验全省推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向“困守城市”的大学生进一言

中原网  日期: 2007-08-24  来源: 郑州日报  
  “来自贫困地区,就读三流大学,无缘理想职业,不愿回到农村”,《中国青年报》用以上的文字概括,报道了贫困大学毕业生困惑中坚守城市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读来令人感慨,也发人思考:为什么这些贫困大学生宁肯困守城市,也不愿回乡呢?

  他们跳出农门太不容易。作为千百万农村娃中的“翘楚”,10年寒窗,一路拼搏,图的是什么?是告别田野与贫困,迈进城市与繁华,一朝实现了梦想,他们肯定不愿再回到过去。

  他们对贫困、闭塞怀有“恐惧”心理。家乡的落后、父辈的艰辛、儿时的记忆,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既已享受过现代生活,开阔了眼界,他们肯定不愿“重温旧梦”。

  他们过于理想化,也过于自信了。他们以为改变了一下身份学得了一点知识就有了在城市里生存下去的资本,既然许多还“不如”他们的城里人都可以享受现代生活,他们就更自信自己也能够跻身其中。

  他们深知回乡创业的路很难走。他们的家庭贫困,与他们所在地方的封闭、落后有很大关系。毕业回去创业,面对面貌依旧的家乡,他们畏缩了。

  凡此种种,都是人之常情,都可以理解,甚至给予某种程度的赞同。但是,现实却往往并不“在意”常情,更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大多数学历或专业都不具有竞争优势的农家子弟、贫困大学生困守城市的现实,要求他们重新审视自己,做出理性的明智选择。

  农家子弟跳出农门,追求彻底改变命运,这并没有错。但改变命运并不等于进城,或者说不止这一条路,家乡面貌的改变也是个人命运、家庭命运的改变。如果这改变中有你的一份努力,不也是一番成就么?

  贫困、闭塞是落后的表现,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改变它的起点也很低。特别是国家扶贫、开发的政策倾斜,使落后地区酝酿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个人创业同样如此。那里有一个可以展示人生,而且不大拥挤的舞台,为什么不去试一试?

  的确,城市里有着比在农村发展更多的机会,但机会并不青睐每一个人。在现行的制度设计、政策安排条件下,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还有许多障碍,虽不合理却是现实,改变也非一朝一夕。何况在学历、专业都不具优势的条件下,为什么不能回乡去做“鸡头”,偏要挤在城里做“凤尾”?

  回乡创业的路或许很难,无非是条件差、待遇低,或者再加上某种“议论”。但与此同时,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总比在城里放弃专业,打零工、看脸色要强多少倍。在城里不具优势的学历与专业,在家乡或许就是求之不得的人才,何乐不为?

  当然,为了鼓励农家子弟大学生回乡就业,国家与地方政府也必须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多方面创造条件,但那是另一个话题。     张 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