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3  4  
PDF 版
日本拳法联盟少林寺朝圣
一个普通农民的心愿
河洛大鼓继承人喜收三徒
巨幅书法迎奥运 表达教师爱国心
中牟新郑获生猪良种补贴
新郑“圆梦行动”梦圆百名贫困学子
国学头等舱里富豪 与学者的饕餮快餐
向“困守城市”的大学生进一言
正视“房奴”现象
契约精神缺失 慈善精神难久
新郑“治超”经验全省推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个普通农民的心愿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宋要卫
中原网  日期: 2007-08-24  来源: 郑州日报  
  他16岁就外出打工,但却用自己多年积攒的钱建造了一所学校,干起了教书育人的行当。他虽是一位农民,面对今年我省出现的灾情,购置了4万元的课外图书,想委托记者把这些图书捐赠给信阳灾区的孩子们。近日,记者走访了这位普通农民赵建伟。

  举动——万册图书捐灾区

  在登封市东金店乡童星幼儿园的办公室里,赵建伟看见记者到来,忙放下手中的铁锹,指着地上放着的图书说,这就是准备为灾区孩子们捐赠的图书,前天才从武汉发回来的。记者看到,一捆捆、一包包图书在整齐地堆放着。这些大多是图画书,适合幼儿园、小学孩子阅读,有《看图识字》、《天天小故事》等,共有1万册。

  谈起他捐赠图书的初衷时,赵建伟略显一些激动:今年入夏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洪涝灾害,特别是信阳地区遭遇了几十年来的强大洪水。每当看到电视、报纸上刊播洪涝场面,他的心总是跟着救灾场景而不停地颤动,总想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7月18日,当他从电视上看到某学校被洪水淹没时,眼前顿时一亮:学校受灾了,灾区孩子上学一定困难,何不捐赠一些图书?于是,他通过多种渠道联系到了武汉出版社,一次性就订购了1万册图书。

  念头——创办学校育学子

  1968年,赵建伟出生在登封东金店乡背阴坡一个小村里。小时候,家里让他去拾羊粪蛋积肥。赵建伟总是一拾就“拾”到了小学教室门外。隔着门缝,他听“1+1=2”,还在黄土地上用树枝学字。后被老师发现,主动上门找他父母送他上学。就这样赵建伟总算进了学堂。但是好景不长,家境的窘迫迫使他仅仅16岁便辍学了。

  1996年,他在登封市区一商场内租了一个柜台开始卖起了服装。红红火火的生意让他赚了些钱后,赵建伟便想起了自己的儿子进城上幼儿园的艰难情景,何不办个幼儿园让农村的儿童也像市区的一样拥有好的学习环境呢?

  2002年,赵建伟在背阴坡村大路旁租了5间房子,装修了一番,并从南阳幼师聘请了一批教师,开始了他的办学生涯。直到2007年,赵建伟把原来的一片空地变成了有三栋两层小楼的大院子。他招收的学生也从原来的80多个,增加到550个。

  背阴坡村李团结颇有感触:2003年,其女儿在赵建伟的幼儿园上大班,在当年幼儿园家访中得知老李不想让女儿再到赵建伟的幼儿园上学了。赵建伟了解到是因为家中没有钱供应孩子上学时,当即决定免除孩子的一切学费,并包管孩子吃住。

  就在采访结束时,赵建伟一再请求记者帮个忙,在信阳地区联系个学校,把这1万多册图书送出去,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