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然扭转困境迎来增长拐点,并创下持续增长的不俗业绩。从2005年至今,郑州百货大楼的销售收入均以两位数的幅度攀升,增幅最大的2005年达到40%,2006年达到18%,今年前6个月每月的平均增幅超过20%。今年以来,郑百的进店成交率、客单价持续攀升。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濒临绝境的商业企业起死回生?支撑郑百成功绝地反击的力量到底在哪里?走进有着50多年历史的郑州百货大楼,了解了这个企业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后,答案不言而喻。
人 心
郑百重现生机的重要力量之一,就是齐心协力的人气精神。
金志华是郑百女装商场部经理。作为郑百业绩增长的亲历者与推动者之一,她体会到的最大变化是,这两年像自己这样的中层全动起来了。今年去北京考察时,一商场辟出专门老年服装区的做法触动了金志华,她回来就向领导建议,第二天领导就找她谈,一星期后方案就出来了。“这种速度在以前是不可能的。”金志华说,由于意见受重视,我们中层现在敢说、愿说,在经营上发现什么问题,马上就会反映,管理部门很快就采纳实施,中层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业务处的同志近来往卖场跑的次数越来越多,到卖场一线员工中去听意见已经成为他们目前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一线员工纷纷感叹这一新现象,以前都是我们去汇报,行政上主动来找我们还真是少见。
企业对职工的关怀也极大激励着员工的积极性。郑百总经办主任车建伟说,新班子成立后,一系列措施鼓舞了郑百员工的心,现在无论中层干部还是普通员工,个个士气高涨,对未来充满信心。
思 路
车建伟口中的“新班子”成立于2004年年底,这年12月,现任百货大楼总经理朱赵霞走马上任,就是在这一届班子带领下,郑百迎来了多年低谷徘徊后的三年持续增长。
回顾郑百大楼近三年的发展,求好求变的特色贯穿其中,从定思路到变形象,由强化内部管理到塑造企业品牌,用车建伟的话说,“从来就没消停过”。
2005年,新班子为郑百重新确立了“主题服饰百货,大众时尚生活”的经营思路,并展开“卖给谁、卖什么、怎么卖”的大探讨。定位清晰后,大楼随即开始在品牌引进、商场外在形象改善、内部卖场格局调整等方面展开大幅度整改。
郑百还将学习的视野移出郑州,转向更多国内同行。2006年春节刚过,郑百由老总带队的业务考察队就出发了,他们的足迹遍及杭州、上海、南京等地。“白天去商场看,晚上在宾馆讨论”,这么大规模、这么有针对性的业务考察在郑百还是第一次。通过考察学习,郑百人发展的思路更清晰了。
品 牌
昔日的郑百曾是郑州市民心中的一块金字招牌,十多年的惨淡日子难免让这块招牌蒙尘。郑百的班子成员深知,在“品牌就是效益”的今天,重塑郑百品牌的重大意义。
2005年,多年沉寂的郑百集中发力,借50周年店庆的良机高调亮相,让郑州百货大楼的身影重新走进新老消费者的心中……这一年,“赵薇相约郑百”的策划活动让郑百再次成为全城焦点。
也从这一年开始,郑百的声音开始频繁出现在电台报端。负责此项工作的郑百总经理助理张清红说,以前郑百全年只做4次促销——五一、十一、元旦和春节,2005年郑百的促销活动达到以往的4倍,2006年达到以往的5倍,“现在我们不仅要做节,还要造节”。
影响力日益扩大的郑百在客商心中的地位也今非昔比。常年招商的负责人感触最深,“现在招商比以前容易多了,有很多品牌供应商愿意和郑百谈合作。”而郑百带给客商的优良回报也极大鼓舞了他们入驻的积极性。今年5月初,一家深圳的品牌在郑百上柜,20多天时间就超过了预期,让代理商对郑百刮目相看,“来之前真没想到会卖这么好。”
文 化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形成郑百现象的诸多因素中,一些专家将更深层的因素归功于郑百多年坚持的文化建设。在今年6月郑百“三优一满意”20周年座谈会上,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进才说,50多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是郑百发展的独特动力。
谈起郑百今天的成绩,现任领导首先感谢郑百的历任带头人,称是他们多年来持之以恒的文化建设,为企业蓄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最终成为郑百重新站起来的动力源。
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郑百也从未停止职工运动会、新年联欢会、爱心工程这样的文化活动。这两年,郑百将原有只针对中层干部的培训扩展为全员培训,不仅培训员工的业务技巧,更培训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忠诚度。
负责培训工作的商管处长汪燕平,大部分周末都用来听讲座,一辆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从无怨言;身为经理的金志华,甚至半夜起身只为抢到更好的货。朱赵霞说,正是无数个汪燕平和金志华,凭借勤恳和奉献,推着郑百走出了低谷。
用郑百一位普通员工的话来总结郑百企业文化的精髓也许最恰当:我们几十年与企业荣辱与共,对企业的珍惜眷恋之情、归依感已经深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