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大蒜之乡中牟县,探访该县第一个建起大蒜冷库的农民经纪人刘少臣。8年前,他创办郑州市中牟县恒大实业有限公司,在小小蒜头上做起大文章,在他的影响下,全县共建成冷库130多座。
优秀共产党员风采
冷库里落下风湿腰
来到恒大公司,迎接我们的是一位身材敦实的汉子,只是腰部微微向前探着,显得有些僵硬。“我腰上的风湿病是建冷库时落下的。”刘少臣边说边带我们参观他的冷库。
“冷库温度必须控制在-2℃到-3℃,稍有波动就会使大蒜烂掉。”刘少臣打开密闭的冷库门,我们突然从炎夏跌进寒冬,刚走了六七步,就被冷气刺得浑身生疼。
“刚开始时,一会儿担心送风不好,一会儿担心货架出问题,每天干十六七个小时,外面三十五六度,里面零下几度,一出一进,不知不觉就得了风湿病,躺在床上站都站不起来。”让刘少臣欣慰的是,冷库建成第一年就有了收益,大蒜可储存8个月,销售链条大大延长,由过去的每斤8分钱卖到了一元多。
农民经纪人走出国门
在刘少臣的办公室里,我们正遇上深圳升润海味贸易商行的负责人杨小姐来洽谈业务。“他们诚信,我们信任,两家合作多年,产品外销马来西亚、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少出差错。”杨小姐说。
对刘少臣来说,生意一开始可没这么顺。第一次把大蒜出口到日本,一个小小的蒜头,光是检验手续就有30多道,最后查出有农药残余全部退回。
刘少臣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召集蒜农开会,又请专家讲课。他扳着指头给大家算账:拿着不合格的产品折腾一趟要赔几十万,好的大蒜在国际上能卖一块九毛钱一斤。
蒜农们很服气。刘少臣指导他们把蒜田选在两公里内无工厂的地块,浇地使用无污染的井水,施肥使用农家肥,不使用有毒害的农药,这样的大蒜经刘少臣推销到国外,果然卖了个好价钱。2006年马来西亚万隆世博会上,刘少臣与外商签订6400吨大蒜购销合同,一次创汇200多万美元。
带领农民勇闯市场
这些年,刘少臣多次在国内外参加交易会、洽谈会等活动,每次回来,他都给蒜农们讲他的见闻和新思路,鼓励大家多种蒜、多建冷库,头脑灵活的,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收购、外销,鼓励他们勇闯市场。城关镇自由街村的李振乾祖祖辈辈种地为生,刘少臣见他有思想、腿勤快、肯吃苦,就带着他走街串巷去收蒜,后来让他带着5个人组成一个组,把全村的蒜都收起来,再到外地跑市场,从中赚取中介费。几年下来,像李振乾这样跟刘少臣学会做生意的农民经纪人就有200多名,刘少臣还安置下岗职工1000多人。
刘少臣认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互相协作才能形成规模化发展。去年,他率先给自己的大蒜注册了商标,并倡议成立了中牟县冷藏协会,呼吁诚信经营。
目前,中牟县冷库的年保鲜贮存能力达到26万余吨,中牟大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本报记者 张冯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