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综合要闻
4  
PDF 版
巩义:院地合作增强核心竞争力
郑州创绿超过国家标准
壮大一线党员队伍
中国队夺得 一金一银一铜
“惊天动地”的发展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走进郑州工业系列报道之一
“惊天动地”的发展
■本报记者 王 伟 魏书杰 陈 锋
中原网  日期: 2007-09-03  来源: 郑州日报  
  “惊天动地!”用这四个字来形容郑州工业近五年来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

  先看这组图表:(见图)

  再看这组数字:2002年,郑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在全国44个中心城市中排名均为第11位;到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前移到第6位,实现利润则名列第三,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大步、同步增长,创造了郑州工业有史以来的最好水平。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到2007年的今天党的十七大开幕在即,短短五年间,郑州工业实现了惊人的一跃。巨变是怎样得来的?神奇是如何创造的?请跟随记者走进郑州工业,回味一下这五年来“飞”速发展的“慢”镜头……

  在上个世纪,说起郑州工业,五六十年代的人都很自豪:“我们的纺织”;六七十年代的人都很兴奋:“我们的煤和铝”;80年代的人都很喜悦:“我们的机械制造”。的确,是工业托起了郑州这座新兴的城市。

  郑州工业有辉煌、有成就,但也有曲折、有起伏。尤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大的冲击,一度步入低潮。    

  郑州应确立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郑州工业怎样发展才能摆脱困境、再现辉煌?相当一个时期,这样的问题困扰着人们,制约着经济发展。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并提出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机遇在此时出现,转机也从这时开始。时任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的李克,到机关,下企业,看市场,访市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思路做了冷静的对比和思考。在2002年的一次市委常委扩大会上,这位博士书记提出了“拉长工业短腿”的发展思路。

  “拉长工业短腿”,是一个形象贴切而又内涵丰富的命题。它不仅点出了郑州经济发展的“软肋”和“瓶颈”,也表明了郑州不甘落后、奋力崛起的途径和决心。

  2003年7月,骄阳似火。李克亲自带队,率领由县(市)区、市直委局办一把手及部分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奔赴沿海考察学习。上杭州,下苏州,奔宁波……一路下来,沿海城市一心一意谋发展、热气腾腾抓工业的场面,震动着考察团每个成员。大家迫切认识到:如果再不调整发展思路,如果工业经济再不实现质的飞跃,郑州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被甩在后面。

  考察归来,市委、市政府立即开会讨论研究。这次讨论,不讲官话,不讲套话,不讲以前,不讲困难。考察人员只谈自己的思路,讲自己的措施,上上下下形成了统一的认识。随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来“发挥商贸优势,拉长工业短腿,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调整为“拉长工业短腿,发挥商贸优势,带动现代农业”。

  相同的文字,从表面上看,只是顺序的调整,却在省城引起了极大反响。经济界的专家们认为,这种调整反映了郑州市领导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决策更加科学;市直机关、基层单位的职工们清醒地意识到,市委、市政府已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不少市民纷纷给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打电话,为这一决策振奋叫好。

  时任市长,现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说:“郑州市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应在工业,用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城镇化,带动其他事业的发展。”他对我市工业发展的产业布局、产业支撑和所要采取的措施尤为关注,经常组织研究、分析,做出重要的决策、决定。

  根据郑州的产业基础、区域优势,王文超提出,发展工业最重要的是选准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一是装备制造业,二是食品工业,三是铝及铝加工业,四是新材料,五是医药化工,六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代表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先从这儿突破;食品工业、铝及铝加工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新材料、医药化工、电子信息则前景广阔,空间巨大。

  说干就干!围绕工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政策举措迅速出台。

  2003年年初,《郑州市政府关于加快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的意见》首先亮相,《意见》对工业企业的资产重组、做大做强,提出了诸多奖励补贴措施。

  2004年春节前,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全市工业大会。会议一口气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及《关于实施工业差异化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大支持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的意见》等四个政策性文件,并首次提出“建立郑州工业发展资金”,每年投入5000万元,专项支持发展。

  随后,市委、市政府又作出决定,将2005年、2006年确定为“工业项目建设年”。短短五年间,全市共出台推动工业发展的各种文件40余个。

  政府动起来了,企业动起来了,大家都不愿错失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关注工业、支持工业、投身工业”的浓厚氛围在全市迅速形成。六区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大力招商引资;六县(市)以项目为抓手,拉动工业上规模,上水平。长期以来,一直以农业为主的中牟县,饱尝了无工不富的苦头,全县动员、全民动员,发展工业。五年来,年年都有新项目,仅今年上半年就上报项目60多个,工业占全县经济发展的比重已由2003年的37.6%升至 43.0%。一位工业战线的老同志感慨地说,从未见过郑州工业发展的这种氛围和热情。

  五年的不懈努力,郑州工业的变化“惊天动地”:

  “惊天”:工业经济的崛起,撬动了郑州在全国这个大棋盘上位次的变化;

  “动地”:工业经济的崛起,不仅壮大了郑州的经济总量,改善了郑州的经济结构,更为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市民带来了福祉。

  五年发展,在郑州的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却具有标志意义,它使郑州这个以商贸闻名的城市有了工业经济的强健体魄,使郑州这个中原崛起的龙头跃上了新的高度,站在了新的起点。

  编者按 我们向您推荐今起刊发的这组“走进郑州工业系列报道”。

  这组报道分8个主题,全面回顾了2002 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到2007年的今天党的十七大即将举行这五年间,郑州工业走过的坚实脚步。阅后,您会为郑州工业的发展而振奋,为郑州经济的腾飞而骄傲,为享受郑州工业发展的成果而欣慰,为郑州这座城市在全国地位的不断提高而自豪。

  推进跨越式发展

  迎接十七大召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