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区街新闻
3  4  
PDF 版
一张小报架起一座“连心桥”
中原区建设廉政文化大院
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
百名老人喜上老年博学院
揭开尘封的历史
为金水区发展出三年“好主意”
帮助智障残疾人康复
忍让一下又何妨
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
保障粮油副食品物价平稳
勾结“朋友”抢劫同学
1.6万株苗木 一夜之间遭“腰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惠济区村村有份《村情民意》
一张小报架起一座“连心桥”

中原网  日期: 2007-09-04  来源: 郑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张立 通讯员 福顺 晓宇)每月10日,惠济区54个村的村民都能收到一份《村情民意》小报,通过小报的沟通,村民气顺了,干部劲足了,上访的少了,谋发展的多了,《村情民意》成了干部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记者昨日获悉,这种干群沟通模式正在成为一种经验,将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

  创新思维办小报

  创办《村情民意》小报是惠济区近年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创新之举,是推进“三公开”工作的重要载体。看公示栏、听广播是村民已经习惯了传统公开形式,但是受时间、气候以及内容等方面的影响,效果越来越不理想,村民反映村内不公开的信访案件也越来越多。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解决公示内容看不见、广播公示听不到的问题,该区就一直在寻找一种符合老百姓实际的有效载体。2004年9月,《村情民意》小报在南阳寨村诞生。经过三个月的精心培育,《村情民意》小报从不被看好的一张纸变成了村民抢着看的村级“焦点新闻媒体”,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内容与老百姓利益相关

  小报吸引人,关键是内容真实且与老百姓利益相关。党务、政务,重大工程建设、重要村规民约出台可以上报,二孩证发放、生活小常识和村民意见也可以上报。有一次,南阳寨村孟某拿着该村2006年7月份印发的《村情民意》小报找到村委会问:“五保户王老太一个月怎么会吃200斤面粉?”村干部解释说,“这是她半年所吃面粉的合计,前五个月没有单独公示,这次把六个月集中公示了。”村内大事小事、每一笔开支,每月都能公开,老百姓心里觉得踏实。村民不再对干部胡乱猜测,干部可以清清白白地干事了。

  全市推广小报经验

  该区把《村情民意》小报作为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载体,设法在全区推广。该区明确要求办报的费用支出不得额外增加农民负担,对经济确实困难的村,由所在镇、街道负责解决了资金问题。为解决办报人才问题,公开选聘50余名大学生村干部负责小报的编发。今年初,市纪委明确要求在全市推广惠济区的《村情民意》小报经验。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